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大学基础课 教学危机 创新 自我重塑
[论文摘要]文章概括了我国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三大危机:教师的教学危机、教学危机和由此引发的危机,分析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创新的具体实施途径。
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原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革命史、常识、大学语文、大学、高等、基础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旨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革命史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和方法;法律常识课旨在培养大学生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所需的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大学语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和情操;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旨在培养大学生信息时代生存的两大工具。所有这些课程在培养复合型、服务型的现代人才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危机。
一、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危机及表现
在文化多元化的信息社会,我国的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危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危机、教学管理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
(一)教师的教学危机
学生的变化使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面临最直接的危机,教师的“元话语”作用在消退。在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论占有绝对的权威,而信息社会使知识产生了裂变,电脑化、微型化、商品化概括了现代科学知识的特点。现代科学知识的目的不再是寻求真理,而是探究它的实用性和效率。从某种程度而言,现代科学知识已演变为一种生产力或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一种动力,打上了商品的烙印。而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不仅仅是靠科学知识来培养社会精英,更多的是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来普及科学知识,从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在大学基础课教学中,如果教师依然按照教材体系讲解背景知识、基础知识,而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授课手段,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那么公共基础课程就会在学生中不被看好而形同虚设,最终被淘汰,因此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教学内容和授课手段更新的危机。尽管部门加大了对教育设施的投入,但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或院校差异依然较明显。西部地区的教学设施发展相对缓慢,使教学手段更新的危机依然存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选课、选教师的学分制已成为大学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授下岗已不是。作为买家的学生需要的是立即能见效的、纯粹的实用技能。作为“知者”的教师,在信息时代常常感到所学知识不够用。教师本应是信息的编排者,但大多数教师对电脑、网络技术知之甚少,利用效率低,因此在信息社会里,教师面临着知识体系更新的危机。
(二)教学管理危机
教学管理危机主要体现在课程考核体系上,存在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以课程考核来实现,对教师的管理以教学检查、专家听课评议、学生的评价来完成。而这些管理手段只完成了对课程体系的监控,它们的实际作用值得商榷。也许大学生都能通过学业,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但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真正养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吗?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操并充满爱心吗?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运用法律基础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吗?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在今后熟练应用英语和计算机这两大工具吗?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具备言的扎实应用能力吗?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吗?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是未必,那我们的对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管理也存在危机。这种危机隐藏在教育繁荣表象的背后,现有的任何评估手段也许看不出它的存在,但它的确存在着。它的存在离不开我国的国情,离不开国际大。这种危机更离不开现代经济社会的土壤,这块土壤滋生了太多的物质欲和功利性。当管理者过多考虑效应,考虑学生利益时,对教师的过度监控、考核、评议必然引发教师的反感,引发对管理者的信任危机。尤其是学生评价教师的意见被管理者错误解读时,引发教师对管理层信任危机的可能性更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三)社会危机
伴随着教师“元话语”作用的消退,大学公共基础课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危机。社会是最大的买家和市场,在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些公共基础课是为其他专业技术课程服务的。在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商品经济社会中,这些公共基础课的命运各不相同。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应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英语教学服务社会的实用功能更加明显。此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较为火暴,那是因为信息社会需要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人才,所以社会就是潜在的市场。当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不满意时,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引发的社会危机的后果便初现端倪。
二、危机产生的原因
由于国内外大环境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方式、传递速度、传递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深受信息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形成了对自我和社会的独特看法,养成了独特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他们对上大学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当他们真正步入“象牙塔”后,发现大学的校园生活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于是,大学生同居、结婚的多了,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多了,打零工、买股票、合伙办公司、开饭馆、乱花钱的人多了。学生的变化使教师的教学面临危机,使学校的管理面临危机,使社会面临危机。所有这些结果又反过来加剧了学生自身的危机。因为目前的大学生达不到大学教师、教学管理者和社会所期待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