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体态语应用(2)
2016-11-24 01:08
导读:(二)课堂“第二语言”--手势的运用(gesture)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句型时,
(二)课堂“第二语言”--手势的运用(gesture)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 ……”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处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5个手指。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着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势)等。这些,都使小学生觉得非凡轻易理解并牢固把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爱好。
(三)眼神的运用艺术(eye contact)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
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盯着天花板或窗户,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我国当代闻名的特级教师斯霞就非凡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眼神。教师就应从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提高效果。
(四)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body distance)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假如某个学生不注重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
总之,在
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张承芬.心.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罗树华,《教师课堂态语言浅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丛(第一辑)2002.3
庄锦英、李振村 ,《教师体态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