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实验组与控制组CET-4作文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课程结束之后,部分学生参加了当年的大学四级(1班25人,2班24人)。此数据可检验不同写作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后续影响。下面的数据显示学生在写作部分的成绩。
表7中1班(实验班)的写作分数比2班(控制组)要高约14分。表8中,首先,Lavene’s方差齐性检验的p值=0.936>0.05,说明两个班在CET-4考试作文中均值的方差满足齐性。所以,t检验的结果应该看均值齐性t值测试中假定方差相等行。结果显示,t检验的p值=0.000<0.05,得出两总体存在均值在显著差异的结论,也就是实验班在CET-4考试写作环节比控制班表现得更好。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用来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语言水平和课堂带来的附加值。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团队精神、学习自主性和兴趣上有显著的变化,说明任务型教学方法强调的交际目的、焦点意义能够吸引学生。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团队精神,说明实验组的学生认可教学过程中对职业素养的培养。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差异表现在量化数据上,实验组学生在纵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横向上大学英英语等级考试中比控制组取得更高的作文成绩。隐性差异表现在非学业成绩数据上,实验组的学生更大程度地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愉悦,逐渐走向自主学习,而且得到意外的收获,即培养了一些重要的职业素质。在教材、教室、教学场所都一样的情况,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教学模式的不同。同时,也有其他因素促成了这些差异。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的特征是其一,基础不扎实,但是性格开朗、善于交往;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是其二,市场模式和高等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头上的光环褪去,就业压力又逐年增加,使得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唯有一专多能方能立足于变革中的社会。这些是其他研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大学排名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尽管实验组学生在量化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比控制组学生表现得更好,但是两组的平均分都没有达到及格分数段。这主要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基础较差有关,对于大学英语写作课,教师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任重而道远。
结语
从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以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来看,在大学尤其是高职高专的英语写作课上正确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该法在教学题材选择、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完成诸如收集和整理资料、陈述报告、小组讨论、辩论、同学评价等任务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读者和应付的写作者转变为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及面向读者的作者。再次,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质。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的课堂提供了大量的交际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沟通能力、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必备的自信心。这些素质在竞争激烈的转型期社会显得特别重要,有利于学生以后就业和工作。又次,有助于因材施教。任务型教学课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任务”,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最后,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随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逐渐养成,教师的工作负荷降低,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
但是,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对教师要求高。教师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交际技能、任务设计技能和教育学心理论,否则课堂容易失控和流于形式。第二,缺少相应的教材。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大多过于注重语法讲解或流于形式,能够结合任务提升语言技能的教材极度缺乏。第三,对教学设备要求较高。任务型教学法的操作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会得到更好的实施,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下,高校的设备准备不足。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没有哪一种教学法是完美的,所以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法,语言学教师都要辩证地对待,取长补短。同时,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孤立的,它或多或少地渗透或借鉴着其他教学方法,语言学教师要开拓思路灵活处理。
:
[1]Long M. 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K.Hyltenstam and M.Pienemann(eds.) Modeling and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85.
[2]Prabhu N S.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A Perspectiv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on Classroom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 Longman,1996.
[5]Pincas A.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M].London: Macmillan,1993.
[6]Bygate MP.Skehan and M.Swain(eds). 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 [M].Harlwow, Longman,2001
[7]王蔷.21世纪英语教师教育:研究与[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5-195.
[8]曾凡贵,张文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83-89.
[9]徐锦芬.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18,119-136.
[10]王立非.英语写作教学与写作研究的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4-36,153-156,17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