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用“公式”分析历史现象

2017-08-09 02:3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用“公式”分析历史现象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我们知道,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彼

  
    我们知道,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彼此影响,但所有的联系不外于纵向、横向两种。纵向联系即是在时间上有先有后的同一种类型现象,前者对后者的制约以及后者对前者的肯定或否定;横向联系则是指大约在同一时间段内,相同或不同类型、相同或不同空间、相同或不同层次等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该事件所处的外界环境,它包括时间、空间、社会生活环境等;内因是当事者的素质、个人生活经历、意志品质、主观动机等。作为学生,要想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确不易,因为往往会出现挂一漏万或条理不清的现象。
    鉴于此,本人尝试着将这种内外因的分析法与纵横联系的眼光相结合,总结出一个“公式”,学生在分析社会现象的发生原因时,不妨按照如下程序思考、作答:
    首先是“历史”原因,即以往同类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
    其次是“现实”原因,包括当时其它方面的社会生活对该事件的影响;当时其它、地区发生的某些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事件的主体对象发挥的影响三方面。
    例如:试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到制度层次的原因。
    上述“公式”提醒我们首先分析“历史”原因,即以往同类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也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前,中国学习西方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学习西方所产生的影响。循着上述思路,便不难发现该方面答案应是“洋务运动是中国的部分封建官僚在器物层次上向西方学习的体现,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了它的失败;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为中国在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奠定了基础”。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而“现实”方面的原因,第一层次则是要从当时其它方面的社会生活对该事件的影响方面去分析。向西方学习隶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几大方面对向西方学习这一事件的影响。经过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相关的答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和列强挑起了瓜分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第二层次是要从其他国家地区发生的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方面去分析。因此,第二层次的答案是:“世界各国的改革和革命浪潮,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一些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进行制度变革的重要性。”
    第三层次是分析从事该事件的人员的主观努力。因此这一层次的答案应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不懈探索,分别希望在中国建立起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专政。”
    该“公式”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历史原因,而且可以适当变化以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这里就不再赘述。
关键字: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中的3D教学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