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德育的现代视角(1)网

2017-08-11 06:4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德育的现代视角(1)网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在培养人的系统工程中,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容忽视
在培养人的系统工程中,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这已是共识。近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是明证。
ァ 凹岢旨坛杏帕即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之一,它要求我们的德育既要继承历史传统,如爱国主义的弘扬、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传统美德的哺育等,使现代人从历史传统中吸取营养;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如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撞击、信息网络的形成,人的素质中应当具有更多的现代因子。我们的德育不仅需要“历史视角”,更应具有“现代视角”;不仅要着眼于过去,更要展望未来;不仅要吸取“传统的营养”,更应该补充“现代的钙质”。
ァ∫弧⒐民观念和主体意识的追求
ァ∠执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有学者这样论述现代化和教育的关系:“中国的现代化,其过程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以科技理性的张扬为手段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人文精神的培植为中心的文化进步和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的人的发展三个方面。”①由此可见,现代化是物质的、精神文化的和人的现代化三者的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过程。而人的现代化是核心,因为,现代化需要现代人去推动,去创造。
  那么,现代化的个人特质和社会角色是什么呢?是“公民”,即具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主体。中国数千年来的文明史是不见“公民”的,多的是“臣”、“仆”、“奴”。被梁启超称为“为帝王将相作谱牒”的二十四史,连篇累牍记载的是圣君贤相青天大老爷的惊天伟业,盖世丰功,嘉言懿行;或者是“臣仆”们的奴颜媚骨。而民则是一律以“草民”、“贱民”、“小民”、“蚁民”称之。即使到了近现代,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公民”也未能顺利登场。这就使得现代教育对公民意识的培育、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显得特别的重要。学校应该成为培养现代公民的园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现代公民的培养又当以唤醒人的主体参与意识为起点。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迹。因此,社会的前进与发展离不开每个社会成员的主观参与与自觉努力。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回顾中国历史,在中国历史的“餐桌”上就坐的是“天、地、君、亲、师”,惟有“人”始终是缺席的。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从意识形态层面看,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大一统”崇拜,造成了中国哲学思想和社会意识对个体价值的蔑视,导致建立在主体性原则上的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从社会实践层面看,过分强调政治或经济的功利目的,把人仅仅看做工具,忽视了“人是目的”这个绝对命题;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表彰恭顺、服从,压抑自主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的觉醒。因此,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是德育的一大使命,只有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人才能充分体现出不同于人他人的个体特质,并因此获得自身的最佳发展,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二、民主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倡导
  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述中,原意指多数人的统治。在民主制国家中,公民以“自由”和“平等”的身份,通过一整套的法律制度的保证,主动参与政治的决策和运作。以此为角度考察中国历史,民主基因几乎未曾发育,专制主义、集权思想则根深蒂固。有人说,中国历史上也有“重民”的传统,比如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但那是民本思想而非民主观念。民主的思想基础是“主权在民”,它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和人际的平等,公民的权利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而民本思想却是在君权的统治下,主张放宽对“民”的限制,这里的“民”是“臣民”,臣民的一切都不是自身拥有的,而是君主的“恩赐”。民主是以法律作保障,法律神圣,至高无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本思想则祈求君主实行“德治”,乾纲独断,朕即是法,虽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仅仅是“说法”而已,实行的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因此,在缺少民主传统与法制意识的中国,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培养人们的民主观念与法制意识还是任重而道远。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重训练 促班风建设 重转差 促全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