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校加强道德建设刍议(1)(2)
2017-08-12 06:03
导读:(三)以生为本,盛开德育之花。 1、牢固树立“三个面向”。其一、 面向全体学生,做个好公民。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
(三)以生为本,盛开德育之花。
1、牢固树立“三个面向”。其一、 面向全体学生,做个好公民。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科渗透、班团活动、家长学校、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能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学会自我保护,做身心健康的合格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
其二、 面向广大团员,争当模范。 在高中阶段,共青团员一般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提高他们的素质,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十分重要。要通过政治课教学,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培养实践活动的能力。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了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人格风范,尽可能多的了解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涌现出来的优秀先进青年人物。教育他们心中有榜样,学习有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三、面向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培养入党。 要通过政治课教学、业余党校学习,团支部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要求他们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学得早一点,懂得多一点,钻得透一点,逐步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献身的崇高信念,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2、注重日常道德德育活动。
为切实培养学生优良素质,塑造美好心灵,学校积极开展两个“1、2、3”日常德育系列活动。
1、一个仪式和一个主题:一个仪式:升旗仪式是我校全体师生一项重要的道德德育活动。要求全体师生准时参加,着装整洁得体。升国旗时奏国歌,行注目礼,禁止谈话、喧哗,保持庄重肃穆,严肃认真。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三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的“三德”教育。美国空袭伊拉克、狂轰滥炸南联盟、入侵阿富汗、威胁伊朗朝鲜,我们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强烈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倚大欺小、危国害民的霸道行为,同时以“爱国高于一切”,“发愤读书,振兴中华”为主题
教育学生;美国遭受“9.11”恐怖主义袭击后,学校立即进行了“爱国主义”,“救困扶危”主题发言;今年4月当SARS病毒肆虐我国大地,引起世界恐慌时,我们进行了“一切只能靠自己”,“革除不良习惯吧,丑陋的中国人”,“珍爱生命”,“国难当头,舍我其谁”等主题演讲;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
教师节、老人节、植树节等节日都围绕相关主题进行讲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为了全面深入细致地抓好德育工作,每学期学校确立一个德育主题。
2002年下学期我校团委、学生会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发出“告别不文明行为,做文明三中人”的倡议,我校展开了一系列教育实践,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开展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活动月”活动。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⑴学期伊始,我们请来了市牛形山武警中队三十多位官兵,分年级进行了一周军训。军训期间,全体教官及师生员工均表现出了吃苦耐劳、坚毅开拓、遵纪守法、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训后同学们均反映,上课坐得住了,能专心听讲了,关心集体,劳动能吃苦,遇到困难也不怕了。班风、校风、学风均有明显改进,为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良好基础。⑵引进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各科教学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要密切时事,紧跟形式,要常抓、常活、常新。我们倡议德育要进每一个课堂,尤其是政治、历史、语文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拓展了德育新空间,丰富了教学新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德育的生动性、趣味性、主动性与实效性。⑶升旗仪式上,由校领导就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五个专题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稿分发到各班,要求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深入学习。⑷各班举行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班会。学校拍摄班会现场,制作一个“德育主题班会”宣传栏。一期确定四场德育主题班会观摩课,要求班主任、各班代表观摩。⑸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年级“主题
演讲比赛”,主题手抄报比赛,主题黑板报评比、举办“庆国庆书画展”、爱国歌曲赛、德育征文活动。⑹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观阅禁毒大型图片展、大将陈赓生平展,观看“揭批法轮功”、《宇宙与人》等教育影片;校团委、学生会积极倡议为贫困生、重症、遭灾者捐款,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人民服务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学校以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为引线,牵引道德教育向前发展。一期来,我们举行“卡拉OK赛”、“
诗歌朗诵”等文娱活动;在“学校体育节”上,学校举办了高一篮球联赛,高二排球联赛,师生篮球对抗赛,成功举办了第37届校运会。最后,学校及时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做总结,学校领导总结成绩,提出要求,鼓召学生,学生代表发表演讲,谈学习和实践体会,展望美好未来。(关于开展“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活动月”的《通知》、《决定》以及《实施方案》见附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003年上学期以贯彻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为内容,学校开展了以“规范在心中,文明见行动”主题的一系列道德教育活动。
2.两个课堂和两个特色:两个课堂是指班会课、读报课,这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政教处的统一部署组织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的“两课”主题教育讲座,如法制教育、爱国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教育、校园文化知识等讲座。班会课要有计划,有主题,有议程,有组织形式,有班主任讲话,读报课要有全期读报计划,有班主任指导讲话,有读报记载。两个特色:一是第八节课我校分年级安排体育锻炼活动,学校一年一度“体育节”、运动会,每期定期举行年级篮球、排球、羽毛球赛,“迎新迎面接力赛”,拔河比赛,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赛 。二是第八节课和周日开展读书读报和网上德育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德育工作。这项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现代德育的发展趋势。我校有100兆校园因特网,配备有十多套移动电脑、移动投影仪、移动幕布,每间教室均可上网、上多媒体课。利用网络,我们进行了如下德育实践:1 宣传法律常识。制作了网站《法制天地》,向学生们介绍了《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 开展政治教育。把德育课搬上网络是我们网络德育工作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可在教室轻松上网自学,也可观阅优秀多媒体课,无老师严厉之面孔,无唾沫横飞之说教,有交互学习之轻松,有多媒体课之愉悦。3 进行心理咨询。针对中学生青春期成长的烦恼,我们制作了网站《心灵空间》,该网站有
心理学知识介绍、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心理测试等版块,同时还将设置心理热线,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在线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与指导教师谈心交流,从而获得帮助。4、建立网上教育基地。这是对德育工作的一种拓展。我们在网上开设了业余党校、校团委专栏,向进步师生介绍共产党、共青团的历史章程,还在网上展示了优秀团员的风采、班团支部的动态、积极分子的心声,还可网上递送入团、入党
申请书,递交思想汇报。5、构建网上校园文化。在学校网页上,同学们可以浏览自己的军训剪影,欣赏同伴的青春风采,也可以品读名家作品,收看经典影片,还可以去“历史展厅”欣赏秦砖汉瓦,去“艺术长廊”品茗颜风柳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三个工程和“二校一班”:“三个工程”包括谈话工程、三话工程、爱心工程,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形式。“谈话工程”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个学期必须找自己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思想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解决思想问题,化解对抗情绪,进行情商教育,谈话全期不得少于2次。“三话工程”要求学生必须讲普通话,杜绝脏痞话,提倡
英语会话,为此,校团委特地设置了“校风校纪监督岗”,聘任外籍教师,开展“周末年级英语角”活动,为进一步净
化学校语言环境,力戒陋习,提高素养,走向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爱心工程”要求组织师生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敬老爱幼”、“尊师爱生”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二校一班”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由党支部、政教处团委会负责“二校一班”(业余党校、法纪培训班、家长学校)工作。期初制定“二校一班”
工作计划,业余党校和法纪培训每周定期开课一次,家长学校月末定期开课一次,活动开展要经常。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继续搞好每周星期六的“家长接待日”活动。
3、创建校园文化,整体优化环境。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与启迪功能、审美与陶冶功能、导向与约束功能、心理构建与群体凝聚功能,“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育人”,达到环境育人的理想效果。
学校要积极创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环境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教育板块,继续抓好道路、园林、草地、广场的“三化工作”;要利用好广播站、文学社、学生电视台等,积极引导文化社团建设,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营造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添置世界名人雕塑、标牌、读报栏、宣传橱窗,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整体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德育效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总之,学校要大力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本内容,以新型人际关系为目的的道德建设,就必定会大大提高德育实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