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堂活力 优化教学过程(1)(2)
2017-08-13 01:30
导读:3、创设议论情境 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启发,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使疏忽点得到强化。创设议论情境,可以培养学
3、创设议论情境
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启发,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使疏忽点得到强化。创设议论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激发课堂教学活力,进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故都的秋》一文,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他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他也不写,这是为何?问题的抛出,犹如平静的湖面扔进一颗不小的石子,学生纷纷讨论、交流,精读、深究文本。俟时机成熟,我才道出了个中原委:作者采用了“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散文惯用笔法。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使他内心投下了忧郁和冷落的阴影,因此,他追求“清”“静”,心头笼罩淡淡的“悲凉”。正因为如此,作者所观察到的由于情的驱使,他选择了最能表现自己感受的载体:清晨院子所见的景物;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秋风秋雨等等。感情与之融为一体。 以情显景,主要是绘景。如第一幅画,院里的景象:住——一椽破屋(一座大厦);泡——一碗浓茶(一杯香茗);看——一汪碧绿的天色(火红的日出);听——几只训鸽的飞声(喜鹊的叫声)。比较可见,作者所选景物突出的特征是清、静、悲凉。
4、创造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在教学中,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或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产生重大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增强心理相容性呢?(1)发扬教学民主作风,教学民主是对“教师中心论”的一个否定,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一个肯定。是与学生商量,求得心灵上的沟通;是彼此理解,彼此信赖,彼此合作的教学方法。(2)师生平等相待,营造和谐氛围。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人际关系,制约着师生的情感、行为,影响着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努力地去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平时要经常下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并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可敬又可亲,使他们喜欢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同时教师要提倡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学习,把自己融化于学生集体之中,教师决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良师益友,增强师生心理相容性,造就和谐氛围。(3)改进教师在课堂上常用来强化学生注意,随时检查教学效果的提问方式,以及各种反馈方式。应使提问激起的是学生真正的智力紧张,而不是担心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或担心回答错误遭至教师指责等引起的紧张和焦虑。平时在课堂提问中,我是这样对待学生的见解的: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若是正确的,我会及时给予表扬或报之掌声;若是在其见解的内容上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我会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有时我还会自我检讨一番,大概是老师刚才还未讲清楚。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维持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5、变静为动的动态教学
实践证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计算机多媒体能为语文课堂教学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引起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寓教寓乐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惯用的做法为:(1)寻找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适当处理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我在《归园田居》课件中,用平静缓慢的语调、恬淡悠然的基调、沉稳清晰的节奏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陶渊明重返田园的愉悦心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2)创设怡人的情境。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件中架起一道桥梁,沟通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碰撞、交触,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呢?创设情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黛玉的这种微妙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生活经历相距太远。那么制作该课课件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我们的做法是在课件中载入一段录像:越剧《红楼梦》。戏剧中那富有表现力的唱词,很快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处境,进而理解人物的心境,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从而感悟人物的性格美。(3)图片、资料直观的呈现。如鲁迅的《祝福》,文中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主要有三次,课件中以图片展示出来,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变化,体会人物在人生路上遭受的惨重打击,进而理解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人的迫害,鉴赏人物形象体现出的悲剧美。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之,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讲授法紧密结合,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课堂教学活力。
6、注入时代活水
著名特级教师陈凯曾深有感触地说:“课堂上,一味‘照本宣科’,显得是那样的枯燥沉闷。一旦与现实问题结合,马上生动活跃起来。基于此,我十分注意把现实的内容注入教学,让教学跳动着时代的脉博。”⑥ 所以,要想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教师就得及时地恰当地注入时代的活水。报刊文章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最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后,我为学生荐读了《为缪贤叫好》这篇时文。此文一反传统的认识,把“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欢”的头功记在缪贤头上,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缪贤善于推荐,善于用人。能否知人善任正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学生当然会备感兴趣。文章分析问题有理有据,说理透彻,逻辑严密,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兴味盎然,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在写作中“求异”方能“出新”的道理,而且学会了运用有力的论断证明论点的方法。
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关键在于能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长,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实现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周小山)
《高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贾小波 李慧生)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教育观念的革命》(刘良慧 张先华)
《创新教育案例全书》(柳斌)
《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 楼昔勇等)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