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引领课堂教学要学会超越技术层面(1)(2)

2017-08-18 01:59
导读:第一批验收试行不久,出现了令人深思的现象:修改后的部分课堂虽然规范,无懈可击,但缺乏生机,沉闷而乏味;教学潜质好的教师与其他教师分别上的

    第一批验收试行不久,出现了令人深思的现象:修改后的部分课堂虽然规范,无懈可击,但缺乏生机,沉闷而乏味;教学潜质好的教师与其他教师分别上的课效果差不多;评审小组的意图不能有效地落实到上课者的教学行为上去,即使是在上课者乐于接受的情况下。哪里出了问题呢?原来,是校长的引领思路偏离了方向,有意无意间把教师的教学行为降低到了技术层面。有一位评委的意见就很能说明问题,他要求上课者去掉多余的教学细节,要求每一个教学行为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产生实际的效果。可事实上,课堂教学不是生产流程,那些看似科学、非常实际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教师的课堂被学生基本接受,但至于师生共鸣、交流情感、融合思想、激发潜能等则很难实现。教学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尤其需要教师投入心灵的力量。受效率这一口号的影响,校长过于关注教师的课堂技巧、处理的方法甚至步骤,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的感召力被忽略了,与当初设计的教学改革的方向渐行渐远。方向不对,越努力越麻烦,过犹不及。正如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的:“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

    校长更应关注教学智慧的引领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调整了验收的方向,改评审者主动、上课者被动为二者平等互动,对于上课者外显的教学行为,只要给出符合教育规律、经得起推敲的理由,就有保留的余地。校长真正有效的引领,应是激活教师的心灵,让教师从心灵深处焕发出不竭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的形成都将水到渠成。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是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一个方面,推此及彼,校长的各种引领又如何做到明智而恰如其分呢?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首先,校长要正确理解引领的内涵。引领是从根本上培养教师,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引领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就是校长是否使教师保持了热爱教育的职业热情和不竭的创造精神。引领的方式除了外显的,还有内隐的。外显的方式往往带有明确的目的,直接指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内隐的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没有明确的目标,如倡导教师读书学习,创设与大师以及高水平的同行相互交流的机会,为教师提供专业展示的舞台,建设校园文化,等等。而基层教育的实践者和推进者这一角色定位,往往使校长更自然地选择易操作、外显的引领方式,这时校长就要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尊重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校长要养成“学习→实践→反思→交流”的工作习惯。经常性地自我反思是校长必备的职业素养,当在教学模式完善与突破的环节深陷“播种龙种,收获跳蚤”的苦恼时,及时反思自身的决策,使我们较快地调整了工作方向。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学校很多教师都有几本教案、教法设计、学科教学策略方面的参考书籍,而且这些技术性的、窍门类的书籍,已经被教师视为优秀教学的示范予以仿效,使我们认识到,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技术方面的引领,但更缺少带有人格感召力的教学智慧的引领。因此,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应是校长工作的常态,做好这一点,对校长的引领工作大有裨益。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在且行且吟中体悟作文教学的真意(1) 下一篇: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