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1)(2)
2017-08-18 04:15
导读:三、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
三、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要善于诱发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多给他们一些思维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人的创新意识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知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主体去发现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喻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不是平铺直叙地把平形四边)臣的性质讲给学生,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适当地给以鼓励和补充。又如在讲完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我给了学生这样一道习题:有一位老人,他有四个儿子,老人希望把他仅有的一块三角形的地分给他的儿子,为了公平起见,老人希望每个儿子分得的土地的大小,形状都一样。你能帮帮这位老人吗?这样一来把课本中的知识、问题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情境,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或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或作业;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张扬个性
在新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让老师异常惊讶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独特思维能力。特别在初三的教学中,有很多的证明题,其证明方法多种多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解放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飞翔,而不是总是沿着老师的思路走。在我的课堂上,经常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其它的方法。”“老师,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此时,我总是尽量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既可开发学生的潜力,又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学会想像和创造,也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创造的灵性。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表明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亲身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将知识、技能、情感、内化为他们生命中的财富。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