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设计(1)(2)
2017-08-19 05:46
导读: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正互赖性"的特点。任务表述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任务完成要达到什么目标,符合什么标准,采用什么表现形式等等,都要做出详细说明。
角色分配要合理。从协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做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特征去组合。
4.学习资源设计
围绕所确定的探究任务,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习者在相关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探究,突出探究活动的意义性、理解性和反思性。学习资源包括讲授性的课程材料、相关文献资料库、相关案例库、数据库、学生作品集以及离线的学习资源等,可以是本地性资源,也可以是相应内容的外部链接。非常重要的是,借助网络支撑环境,可以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获取的数据、积累下来成果作品、反思性
日记等上载到网站或数据库中,使学习资源能够在探究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更新,实现有效共享。
5.学习过程设计
在协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明确和分析所探究的问题,制定探究方案,然后从多种渠道收集多种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得出适当的结论,最后用多种形式呈现自己的作品,交流探究结果。这种学习过程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必须对学习过程进行必要设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6.互动策略设计
要明确在何种环节或活动上采用什么样的合作交流形式,有何具体要求,包括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等。这种协作互动既可以借助网络和其它通讯工具来完成,也可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如讨论、采访、咨询等。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只要提供了网上交流工具就可以实现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我们的实验表明,在完成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倾向于进行积极的个人学习,如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加工等,但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以及小组间的互动却相对不够充分。充分的互动有赖于网上沟通工具的改进以及完善的互动策略设计。
7.反思评价设计
在设计协作探究学习活动时,需要根据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过程来设计适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教学设计者要对所设计的探究任务及其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所涉及到的具体侧面和因素,决定评价学习结果的标准。一般应在活动的最开始就把评价方式明确告知学生,使他们明确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努力方向。评价设计具体应注意外部评价与自我反思评价相结合,强调自我反思评价。为了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反思,可以设计反思评价表,以问题提示的形式督促学习者反思。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突出小组评价。
四、结论
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实现需要精心的组织设计。本文对协作探究学习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权衡和系统规划,并需在实施过程中动态调整。对学习的设计规定与探究活动的开放性是一对矛盾。缺少设计规定将会导致探究活动的无序和低效,因此,必须针对探究任务、时空条件以及学习者的具体特征和需求等来辨证地处理这一对矛盾关系,使对学习过程的规定和指导必要而不过分,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