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素质教育的关键转换:从知识增加到自我生长((2)

2017-08-19 05:51
导读:人类的学习和成长是精神活动的重要部分,自我自然会发生重要的影响。自我首先是精神领域成长的出发点和目的地,舍却自我,一个人究竟要成长什么呢

    人类的学习和成长是精神活动的重要部分,自我自然会发生重要的影响。自我首先是精神领域成长的出发点和目的地,舍却自我,一个人究竟要成长什么呢?自我也是个人成长的工具和途径,人靠什么来成长呢?难道靠外界的灌输吗?答案显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成长固然由外因的引发作用,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内因,也就是自我的力量。学习同样如此,也是离不开自我的。离开自我的学习就好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在世界行走,他看见了世界的一切,但是一切都在他的心中了无痕迹。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C.R.)提出机能完善人(fully—functioning

Person)这样一个概念,认为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才可能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快速前进。机能完善的人具有如下特征:

    1.对任何经验都开放。他们不需要防卫机制,所有的经验都能够被准确地符号化而成为意识。

    2.自我与经验相协调,并不断变化以便同化新的经验。

    3.利用自身的机体评价过程,也就是说,他们非常关注来自自我内部的、和自我实现倾向保持一致的价值标准来作为评价经验的参考系,对那些外部强加给他们的价值不予理睬。

    4.五条件的自我关怀,他们会随时随地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给予积极肯定,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在冲动。

    5.与他人和睦相处,也就是说,这类人乐于给他人以无条件的正向关怀,为他人所欢迎。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机能完善的人,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如下优势: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强大的学习能力,他们对外界能够积极开放,并且对外界的经验信息能够较少扭曲地吸收进来,因此其学习可以更加快捷、高速。同时,由于他们自我与外在的经验相协调,因此他们具有更灵活的认知能力,能够对外界的经验做出积极的、合乎自身要求以及外界特点的反应。

    2.强大的选择能力。这类人由于自己有非常坚定的内在价值,在现实的种种复杂事物面前能够根据自己内在的价值进行选择和判断,并做出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的抉择。而不是像一些人,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现实矛盾面前随波逐流,无所适从,结果错过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或者做出错误选择。

    3.强大人际关系能力。因为这类人充满自信,而且能够给他人以无条件的正向关怀,因此会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这样的人际环境对于自己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试想,如果有一个人,对外界能够做出积极的、正确的反应,能够在复杂的矛盾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可以很好地建构一个良好的、支持自己发展的人际关系,那么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发展不快呢?怎么可能不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呢?

    所以,我们可以说,找到了人的自我,也就找到了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找到了人之所以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我们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人的成长,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应积极关注人自我的发展和成长,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做出积极的努力。

    但是,上面所说的,毕竟只是理论的演绎,那么,在实践中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首先,一些研究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反例。一个研究发现,在所谓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当中,有40%—60%的具有“优秀学生心理综合征”,表现为:1.苛求完美;2.片面消极;3.过分在意他人评价;4.患得患失。这里所谓“品学兼优”的学生,就是那些非常听话、遵守纪律而且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而这些人的特征和罗杰斯所提出的机能完善的人的特征恰好是相反的。这充分说明了在当前改革中,强调人自我成长是多么重要,不然即使一些优秀学生也难以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的、有用的人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另外,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通过教师人格的完善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个案研究表明,即使教师在教室中所花费的时间少于一般教师的三分之一,如果学生的自我真正获得了成长,学生的成绩也要比一般教师所教的学生优秀。而在没有做实验之前,这些教师并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四

    对自我成长的提倡是和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对于素质教育大家已经有很多解释,但是这些解释都没有很好地抓住“素质”这个关键词汇。素质究竟是什么?在笔者看来,所谓素质,就是内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系统,并在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来。而素质教育,就定要把外在于自我的东西,真正融合到自我中来,让自我获得真正的成长。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自我成长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人的自我成长肯定是需要知识的,因为知识毕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以给一个人的成长提供很好的营养。关键是我们要真正理解知识在何种情况下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但是,如果知识不能够融合到自我中去,成为人素质的一部分,知识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的力量。在这个方面,我们看那些经过了高级教育,知识学习了很多,但是遇到现实问题却一筹莫展的“人才”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而这些“人才”的存在,恰恰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误,是我们一直想改变的东西。这些“人才”的存在,也正是我们对知识的片面强调,而忽略了“人的发展”这个根本主题所致。我们的教学改革,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把知识的学习看作是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而不是对其过度推崇。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