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1)
2017-08-23 01:2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及发展困境 
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及发展困境
(一)教育观念陈旧 教育效益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比较落后,教师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教学内容缺乏特色,农村教育处于落后和低效状态:导致这一境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没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没有把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究其原因,其一,当地政府和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教育性投资是生产性投资,而教育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潜在的、非显性的,所以,农村基础教育经常被搁置于经济建设中心之外。其二,教师与家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认识也比较模糊,很难改变几千年以来的农业文明带给他们的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把“离农”、“厌农”作为刻苦学习的前提,把升学当作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和出路。由此学校只重视普通知识的传授,甚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简单模仿“城市化教育模式”,偏离了国家确立的“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上来”的方向。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热爱农村,也缺乏建设农村的责任、激情和真正本领。
(二)学校分布点多面广 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且人口基数庞大,这就决定我国农村学校布点也十分分散,而老少边穷地区尤之。首先,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偏小,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效率,也影响了区域内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其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加上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近来年,农村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差距更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区域发展失衡。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剧形成农村基础教育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的不良发展态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农村教育基础薄弱 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全国农村汉有一半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校建立了实验室,而绝大多数的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尚不完善,且利用率极低。农村校舍整体水平不高,边远山区更是破惫不堪,危房大量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财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年人均公用经费仅为28元,年人均公用经费低于20元的县大约有30%,公用教育经费一分钱也没有的县大约有10%。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但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管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经费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至有的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运转。再加上国家实行费改税、取消教育附加费、推行“一费制”等政策,于是真正落实到位的农村教育经费进一步减少,相应的更加加剧了农村教育投入与农村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境。
(四)学校管理僵化 办学模式单一
我国的
教育管理方式主要是采取中央集权制,长期以来,对农村基础教育管得过多,统得较死,学校行政化的特点,使学校自主性的发挥受到了限制,严重束缚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中小学成为了执行上级教育文件精神的工具。长期的僵化管理,使农村中小学形成了被动的接受上级指示的惯性思维,缺乏根据本地本校具体情况来解决问题、管理学校的开创精神。学校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机制,农村中小学逐渐的被养成一种“奴性”的管理方式,更甭说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滞后,学校领导绝大多数不是由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指任委派,造成了领导对上级盲目服从,不如实反映学校境况,对学校内部管理不进行改革,缺乏进取精神。农村许多中小学教师对领导的非科学化管理有抵触情绪,造成学校内部动力的内耗。在这种僵化的管理下,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形式单一,农村基础教育仍然是升学教育,使农村基础教育的目的偏离了方向,不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五)教师素质不高
校园文化匮乏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达标率低,年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知识缺乏更新,教学手段单一:同时,优秀教师外流和不合格教师充斥校园的问题,使本就师资薄弱的农村基础教育可谓雪上加霜。再之,由于学校分散,交通不便,经费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
培训的人极少,以致干面临突如其来的新课改不知所措,陷入闲境,许多农村教师只好“穿新鞋,走老路”,消极被动地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达到新课改的预期目的由于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对学校长期积淀的深厚文化,不能加以集中、积累和系统化而整合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谈文化的创造和再生,致使农村校园文化匮乏。
(六)留守儿童增多 农村教育负重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由于庞大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呈上升趋势。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给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和责任最终将会或多或少地转嫁给学校,使农村教师不堪重负。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无法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孩子心中的凝结与困惑缺乏家长和学校合作有效的化解方式。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