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信息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在朗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图像显示情境,用文字诠释情境,不仅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还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新教材容量大,知识点多,要求高,但课时紧张的难题。
关键字:多媒体 学生 朗读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优秀教法之一,也是语文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和手段。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匠心,作品意境的感受,作者情愫的体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学生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读才能获得。
一、 朗读的作用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即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这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2、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美丽的蝴蝶谷》中,“品种多样的蝴蝶的描写,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的场景”,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迷人的蝴蝶谷。“只看见群群蝴蝶”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人间仙境九寨沟》,教师可用优美的画面介绍加上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人间仙境”啊!多媒体画面把如此精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做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讲文明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教育。这样学生在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何使朗读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呢,结合教学实践,我作了一些探索。
1、凭借多媒体技术优势,营造氛围,从读中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火种,施教之功,先在激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它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办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在新知与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强烈兴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西湖名堤》这一课,上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杭州西湖的视频图象:平湖秋月、三滩印月、花港观鱼、苏堤春晓……随着镜头的推移,组成了一幅幅美景,学生看了如临其境,被这迷人的景色所熏陶,产生了迫切地想读这篇文章的欲望,不言而喻,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又如《九色鹿》一课的教学,我把学生熟悉的这个动画片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喜爱的动画中和课文文字的描述中,逐步体会人物语言,把读的兴趣提高到了一种你读我也想读的“白热化”阶段。
可见,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图像、声音的优势,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