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材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1)(2)
2017-08-24 03:00
导读:这是因为,一方面,教材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把教材排除在外就等于放弃研究价值和责任。新课程本身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物质资源来解决学校条件性课
这是因为,一方面,教材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把教材排除在外就等于放弃研究价值和责任。新课程本身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物质资源来解决学校条件性课程资源短缺的问题,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多的只能是依赖教师对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而在客观现实中,绝大部分教师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依赖的资源还只能是教材,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无可否认。另一方面,教材是一种高度浓缩、具有高“含金量”的资源,因此也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对教材编写工作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体验;教材中的每个字以及某种组合都是本领域权威专家慢慢“磨”出来的,教材中的每一个单位空间里都尽可能地容纳和渗透着最大的价值可能。还有比这更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吗?无论是新旧课程,教材都没有“原罪”;高下优劣之别在于如何用教材,而不是用与不用。所以,如果说有关课程资源建设的讨论和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学校和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那它的主战场应该放在教材上,而不是舍本求末,把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东西放开,去追求其他,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无论是从有利于加深课程资源研究的深度和价值,还是从教师的实践需求来说,都需要把教材真正地纳入课程资源的范畴,以一种新的分析视野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用教材”。当初教材之所以被排除在外,那是因为存在着特定的课程资源观,因此,如果要把教材重新纳入课程资源范畴,那首先要做的就应该是重新理解课程资源。
三、课程资源的另外一种理解
事实上,“课程资源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这句话可以因为强调重点不同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把强调重点放在“各种因素”上,强调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因素,这是目前的主要理解方式,也是课程资源这个概念事实上是以“非教材”的思路来展开的原因。除此之外,其实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理解方式,那就是突出“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强调只要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东西都是课程资源。在这种课程资源观下,教材可以被理所当然地纳入课程资源概念体系来思考,如果教师以为对教材的某种处理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那么这就是课程资源开发。甚至如果教师认为,开展其他活动比教课文更能实现特定的课程目标,从而放弃某篇课文的教学而开展活动,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而且这样一种行为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可见,也只有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理解课程资源,才会与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相吻合,对于新课程提出的重要概念,这是最为基本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再回到文中最初提出的这个案例。以新的思路来理解课程资源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判断它是不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它为什么是。
笔者查阅了一下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发现基本上每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几篇课文是关于贫苦儿童生活的。当然,在教材的编排次序上;这些课文,一般是分散在各个年级中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般语文教师在处理这些课文时,常常注意不到彼此的联系,即使有注意的,也更多的是关注它们之间在知识内容上的表面联系,把前面的课文作为学习后面课文的引子,引出现在要学习的内容,它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然而仔细一想,非常可惜,这些课文联系背后的深层情感和进一步思考的价值远没有为这样上课的老师所发现与利用起来。而上面这位教师虽然可能还不够娴熟,但是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联系比较、故事贯通的方式把丛杨科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苦难儿童的教学打通了。经历过这样的课堂讨论与思考,学生会更多地感受到从杨科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再到很多类似儿童的命运;远没有他们想象的这么简单,使他们能够把对不同国籍贫苦儿童的同情和对当时不同社会的痛恨与思考联系起来。无论是杨科的波兰,小珊迪的英国还是小女孩的丹麦,所有苦难儿童的遭遇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贫苦儿童的生活和命运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他们的心底里,已不再是为单个的杨科、单个的小女孩心痛与爱怜了,而是把情感汇成了一条潜在的脉流在涌动着。也许一开始并不清晰,并不宽阔,但是却为新的类似情感的汇入与充实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他们对于课文故事的认识也不会再简单地限于有没有好心人的争论,而是会把更为深沉的思考埋于自身的思想之中,成为自己发展的丰富养料。可以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正是这样逐渐地培养与提升起来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只要是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就是课程资源,如果不是围绕课程目标的,即使引入各种“花样”,它也不是课程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些目标就是通过也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行为才得以实现。所以,尽管这位语文教师在意识上可能还达不到如此清晰的程度,但是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无疑是需要我们高度肯定的,教师能在看似简单的一篇课文中挖掘出如此多的资源供学生思考、学习,这显然是很有创意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行为。虽然这材料仍然是来自教材,但这绝不是“不足”,而是相反,这是优点。因为这提示和鼓励广大教师,新课程所要求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自己所熟悉的教材和教学才是主阵地,我们需要改进的是如何对教材进行开发与利用,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十分有价值的资源。这也给理论研究者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如果课程资源这个概念是有意义的话,那么就要证明它的提出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更为有效地用教材。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