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西方哲学史看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2)

2017-08-24 03:20
导读: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此问题较为自觉研究的,在笔者看来,只有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康德。康德在认识论上所进行的所谓“哥白尼式革命”,就是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此问题较为自觉研究的,在笔者看来,只有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康德。康德在认识论上所进行的所谓“哥白尼式革命”,就是试图把经验论与唯理论统一起来。虽然,由于他的先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的缺陷,使他未能彻底解决感性和理性的辩证统一,但是他所做的工作对此问题的解决是有促进作用的。在认识过程中,康德主张用先天的感性直观纯形式──时间和空间去整理那些来自后天的杂乱的感性认识材料,以形成感性直观知识;用先天知性形式──概念、范畴去进一步综合整理感性直观材料,以构成自然科学知识。在这里,后天的感性材料是消极的、被动的,而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和先天的知性形式是积极的、能动的,在构成知识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康德的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出了他的辩证综合的思想:高扬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试图同直观的反映论划清界限。这使我们看到主体自身的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主体进一步获得知识的手段和工具。这是康德对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的一大贡献。康德较为自觉地研究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还突出的表现在他的“图式”说之中。“图式”是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他的认识论乃至整个批判哲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图式”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先天知性形式(概念、范畴)为何能综合统一后天的感性直观材料,也就是为了解决感性直观与知性纯概念何以能够连接起来的问题。因为,与经验直观相比,“纯粹知性概念完全是异质的,因而决不能在任何一个直观中遇到它”。那么,怎样才能把经验直观归属于纯粹知性概念之下,从而把范畴用于现象呢?康德认为:“必须有一个第三者,它必须一方面与范畴同质,另一方面又与现象同质,并使前者运用于后者成为可能。这种联接的表象必须是纯粹的(没有任何经验成分),同时还要一方面是理智的,一方面是感性的。这样的一种东西就是先验图式。”[5]在康德的图式学说中,图式是分类的。最普通最基本的图式是“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图式”,它可用来解决把12个范畴用于经验这个根本的课题。范畴是纯概念,没有任何经验内容,按其本来的存在方式,不具备可应用性。这就要求把它图式化。康德认为,知性纯概念的图式是“时间”,在“先验感性论”里,时间被规定为“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这个规定就决定时间具有“中介”的性质:一方面,它是“纯粹形式”,可以脱离经验内容与范畴相通;另一方面,它又属于感性直观,与现象界或经验界相通。在康德看来,“实在”的图式是时间中的充实,“实体”的图式是时间中的永存,“因果性”的图式是时间中的相连,“相互性”的图式是时间中的并存,“现实性”的图式是在一不定时间中的存在,“必然性”的图式是在一切时间中的存在。这样,每一个知性的范畴都是一个图式,通过它,先验概念就可以运用于后天的经验,科学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就解决了。那么,先验图式是怎么产生的呢?康德看来,图式不是范畴,不能来源于知性;图式不是经验,因而又不能来源于感性。康德还认为,“图式”也不等于“图像”。图像是具体的个别的,是某一对象摹写性的图景。就其来源来说,它是再生的想象力的经验能力的一种产品。而图式则不同,它是具体事物的抽象化,概念、范畴的图形化,有抽象活动,但结果不是纯粹的观念;有具体活动,但结果不是具体的可感的图画,而是反映结构和关系的示意图。这种东西又不是画出来的,仅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是想象力的产物,是一种先验的直观。纯知性概念是想象力以图式程序有规则地排列,而想象力的图式是在时间中,受时间方式所规定的,由此图式程序中的范畴在先验时间规定性中应用于现象,在时间样式中直观从属于与主体对立的范畴。这样靠想象力获得范畴的图式,在时间的规定中使范畴感性化,范畴被运用于现象界。在康德的图式学说中,除了先验图式外,最有意义的是经验图式。康德把概念分为两类:纯粹概念和经验概念。他认为,一切经验地或后天地给予的概念称为经验概念;一切先天地给予的概念称为知性概念,它与经验无关,是人类知性先天提供的。经验概念是后天的,是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人由于直观获得表象,通过比较、反思和抽象这三种逻辑加工就会产生经验概念。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先验唯心主义的,一切知识必须追溯到先验的原理,所以图式说也以先验图式为正宗。但他在承认先验图式的同时,又承认有经验图式。这与他的一贯立场是矛盾的,致使他的论述出现很大混乱,但也更加丰富。

康德的经验图式说接触到了认识论上一个重要问题,即人类认识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一物便知那是什么东西,属于哪一类。康德认为,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人脑中存在着经验图式。经验图式与先验图式不同,前者不像后者那样空虚,但也有抽象成分,也是想象力的结果,它是某一类经验对象最普遍最概括的模型化的略图。先验图式与先验概念有关,经验图式则与经验概念有关。类名称就是经验概念,它总是与想象力的图式有直接关系。认知一个具体对象为何物,实际上就是把它归入某一经验概念。经验概念与经验对象也是异质的,怎样才能把经验对象与经验概念联系起来呢?这就需要经验图式了。经验图式是类概念的图形化,是群体特征和结构的抽象化,人脑中有了它,便可认知某类个体。康德哲学的重心是认识论,若以粗线条的轮廓来描述康德这种先验加经验的哲学认识论,可以简化为如下程序:现象──感性杂多──经验表象──经验图式──经验概念──先验图式──范畴[6]。在这个认识程序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其一,康德强调经验图式和先验图式在认识过程中的连接作用。如果从中抽掉这两个图式,认识过程就要中断,剩下的只能是经验对象、概念、范畴这些互不相干的东西;其二,在两种图式中以先验图式更为重要,在它之前基本上属于经验范围,在它之后是先天知性范围。抽掉前一个图式,表象不能置于概念之下,对象停留在知觉不能形成经验知识。

如若抽掉后一个图式,科学知识就无从构成。康德所要进行的“哥白尼式革命”就根本无法进行。通过康德“图式”说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我们看到,康德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主体只有借助于概念、范畴去综合统一后天的经验材料,才能构成知识。概念、范畴与经验材料相比虽然是异质的,但是由于主体自身中就存在“经验图式”与“先验图式”这个联接感性与理性、经验对象与概念范畴的中介,才能构成经验知识和科学知识。如果没有“经验图式”特别是没有“先验图式”,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可见,两种图式不仅在认识中起联接作用,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起决定性作用。当然,对于什么是经验图式和先验图式,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康德自己都未能说清楚,只是把它们的产生归结为想象力的产物,前者是再生想象力、经验想象力的产物,后者是先验想象力、先验直觉的产物。把先验图式的产生,归结为先验直觉,这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虽然如此,但是康德的图式说却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结构提出来了。在这里,康德把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更加凸现出来了,这有助于克服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的缺陷,有助于揭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这是康德的一大历史功绩。

主体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现代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正因为如此,康德的图式说为现代西方哲学一些著名哲学家如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皮亚杰等所继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康德开创了现代认识论一些重要问题研究之先河。这是康德在人类认识史上不可磨灭的功绩。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与优质教学探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