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及网络功能的能力
学习者要能灵活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通讯软件并能熟练掌握网络的基本服务功能。网络的基本服务功能是人际间的信息交互服务与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服务。
(2)主动获取与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者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网络中获取信息不仅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方法论问题。学习者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以及评价和筛选信息的方法。
(3)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习者在学习中不仅要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也要具备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者在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与同伴相互帮助、相互提示、相互争论、分工合作,有利于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3. 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
(1)学习者的心理变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进行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而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以及学生之间没有直接面对,因此,其心理状态将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一方面,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可以采用匿名的交流方式,较容易克服对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畏惧羞涩心理;另一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学习失败不会被认为是件难堪的事,学习者可以马上重新开始,减轻了心理负担和挫折感。
(2)学习者的角色变化
高夫曼(Erving Goffman)指出,每个人都会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采取他们认为与环境相符的策略,扮演不同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动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学习中,角色扮演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师生角色扮演与情境角色扮演。由于网络学习缺少面对面的接触,学习者只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从一个站点进入另一个站点,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学习者的个性变化
网络学习是个性学习,有利于学习者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网络中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和交流方式以及学习进度进行学习。这将促使学习者成为自身学习进步的创造者和评价者,变“由别人教育”为“个人自我教育”。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习者自我潜能的发掘和自我约束力的增强,也有助于学习者人格的个性化倾向。
(4)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变化
“认知吝啬”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不由自主地保留精力,减少认知负担,仅仅把最初肤浅的信息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印象。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学习伙伴除了通过会话,还可以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学习者则使用视觉、听觉、触觉获得信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交流的主体是文字,即使电视会议变得非常有效和容易操作,与现实世界相比较,人们感官的体验仍明显不足,可收集的信息十分有限,往往会导致信息简单化、绝对化。
三、加强网络学习环境的管理
网络学习环境中大量的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使学习内容有声有色,能够引导学习者直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但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渐露端倪。因此,必须加强网络学习环境的管理。
1.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信息资源量巨大,除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外,网络还存在众多的“负信息”,这些“负信息”,泛指对特定社会的人群和社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包括暴力的、恐怖的、色情的、极度虚幻和歪曲的信息内容。这些资源的负面影响,直接污染了人们的心灵,特别是青少年,如果他们加以效仿,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网络管理部门应对网络信息进行净化处理,消减负信息和负影响。
2. 加强网络学习课件交互性的研究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这话是有道理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但媒体在依赖技术手段加强人某些器官功能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类某些器官的潜在能力。当学习者被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信息所吸引时,当他们按课件设计者预定的某些模式和思路进行人机交互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深入思考问题吗?因此,网络学习课件的设计者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提高网络学习课件的交互性,促进学习者积极的思维活动。
3. 增加网络学习环境中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
任何学习环境都应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机会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样,虚拟学习环境也是如此。网络为学习者构筑了一个训练场所,但它毕竟与真实情境下的训练是有差异的,操作体验也是不同的。为了充分培养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后置身于真实环境下的实践能力,网络学习环境需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虚拟实践操作机会,以使学习者为将来应付不断变换的真实环境做好准备。
4. 重视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整日与机器打交道,虽然知识积累更加迅速,记忆效果日趋强化,但他们缺乏与旁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很难流露真情实感,容易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之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沉浸于媒介内容之中,并因此导致对他人漠不关心,视野狭窄,极端自我内化。这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更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学习者人格的全面发展。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参考文献]
[1]林阳.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新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01,11
[2]任剑锋.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1999,(11)
[3]钟志贤,徐洪建. 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2)
[4]周榕.积极构建基于Internet的网络学习环境[C].“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