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1)

2017-08-26 06:3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网络

【摘 要】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网络学习环境,其诸多的优势和完备的功能有效地支持了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能力及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最后在网络学习环境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者;交互性


一、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教育信息全球传播,而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包括网络技术平台、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等一切网络学习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网络学习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 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教育教学信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如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知识内容,而且网络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2. 信息组织超文本化

   网络学习环境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为学习者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条件。

   3. 信息检索超媒体化

   超媒体是由节点和表达节点之间关系的链组成并以非线性方式呈现符号的一种结构。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信息是以节点为基本单位,一个节点就是一个信息块,通常用于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或思想体系,节点的信息形式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等,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媒体的组合,链表示不同节点间的联系,是每个节点指向其它节点,或从其它节点指向该节点的指针。

   4. 信息传递即时性

   网络学习环境的教育教学信息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被编码后能以极高的速度传递到世界各地,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保持同步。

   5. 信息资源开放性

   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资源是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而且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6. 计算机交互性

   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了人和电脑间一个极为自然的学习、沟通方式,它可以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以及身临其境的场景。计算机的交互可通过BBS、网络聊天、E-mail、新闻组等形式进行。

   网络学习环境实质上是一个学习环境极为自然的“虚拟社会”,它比传统教学更为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设计精良,功能完备的网络学习环境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体现在:

   1. 呈现功能。网络学习环境的教学内容是以超文本及超媒体形式制作完成的,以网页、单元方式呈现,并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式。网络学习环境还模仿真实的情境,以学习活动为向导,在考虑学习者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或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学习者获得学习经验,并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2. 交互功能。网络学习环境的交互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内容交互和社交交互。内容交互又称教学交互,是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流。社交交互即教学中的人际交互,是发生在教师-学习者、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它具有灵活性和双向性的特点。协作学习是一种高级的社交交互活动。

   3. 管理功能。网络学习环境实现了对学习的远程管理,包括课程管理、档案管理、成绩管理等。同时,管理人员还有义务组织教师和学习者共同来创建和丰富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支撑平台。

二、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取而代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逐渐发展起来。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将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者。网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者。

   1. 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面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学习者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收,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者是主动地接收信息,甚至是有选择地去接收与理解信息。

   (1)目标性行为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它们通常是由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需求,并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法制作完成的,也就是说,教学资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同时,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非常灵活、自由,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资料查询、在线交流、小组讨论,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实现学习行为的目标性。

   (2)主动性行为

   网络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因此,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学习。学习者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从生存的意义上讲会形成发自内心的一种学习动机,这是一种真正的自我需求,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学习动机的驱使下,学习者就会主动围绕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网络中查找资料或进行协同学习等,用他最能接受的方式对该问题加以解决,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3)选择性行为

   在教育传播中,人们总是选择性地接受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一致的或者自己需要的信息,逃避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抵触的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人们对某一信息的理解也为人们固有的态度和信仰所制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信息有限,加上选择性行为的存在,学习者筛选后的信息量进一步减少,不利于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网络学习环境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选择性因素的干扰,便于学习者自由地建构知识。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