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成就动机视角的理论模型(1)(2)

2017-08-30 06:57
导读:3.2 自我价值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任何形式考试焦虑是由低能暗示的失败或对失败可能性的反应引起。重要考试的失败经验诱发的焦虑,对学生而言,是学

3.2 自我价值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任何形式考试焦虑是由低能暗示的失败或对失败可能性的反应引起。重要考试的失败经验诱发的焦虑,对学生而言,是学术无能的认识。因而,评价情境中的焦虑是对个体自我价值威胁的基本反应(也就是对失败或实际失败的预期),并导致对竞争能力的自我怀疑。因为高考试焦虑者认为自己少有能力,无能知觉在引起这些个体对失败的自卑方面可能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考试焦虑者可能置自身于值得怀疑的危险境地。他们不仅少有能力自信,而且无能知觉作为因果要素对焦虑反应可能施加了重要影响。
  这一模型所假定的考试焦虑在成就过程中的多方面作用不很明确。具体而言,该模型不能详细说明何时考试焦虑被认为是智力无能知觉的真正表现,何时被作为主要的保护性策略。再者,该模型没有解释为什么某些个体具有非适应性的归因模式,把失败归于能力缺乏,而有些人具有适应性的归因模式,把失败归于动机缺乏。
3.3 成就动机理论
  Elliot等人综合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提出一种考试焦虑的整合模型(见图3)。在该模型中,成就动机(获得成就和害怕失败)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的、较高层次的动机倾向,它激发个体并使其定向于积极或消极的可能性。成就目标被认为是一种更具体的、中间水平的认知表征,引导个体寻求具体的行为结果。有三种类型的目标定向:成就-接近目标定向(集中于比他人能力强);成就-回避目标定向(集中于避免比其他人无能);掌握目标定向(集中于发展能力和精熟任务)。成就动机决定着采取哪种目标定向,是目标定向的前因。成就目标是与成就结果的直接预测者。因而,对于成就结果,成就动机有远端的(间接的)、成就目标有近端的(直接的)影响。成就动机和成就目标对成就行为有串联的效果。即:成就动机-成就目标-成就结果。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状态考试焦虑是成就-回避目标对成绩消极影响的中介机制。成就-回避目标使人努力回避消极结果。在考试情境中,这种定向集中于失败可能性的预测,这有可能诱发状态焦虑,而状态焦虑又抑制了成绩,这是一种成就-回避目标控制的内在联系。因此,成绩-回避目标是状态考试焦虑的积极预测者,状态考试焦虑调节着成绩-回避目标和成绩获得之间的联系。很多研究证明考试焦虑由担扰和情绪性两因素组成,担忧降低了考试焦虑者的成绩,情绪性几乎不会影响成绩。因而,似乎更有理由假设成绩-回避目标与成绩间的联系。
  成绩-接近目标与成绩的关系不受状态焦虑的影响。成绩-接近目标致力于努力获得积极的结果。这种目标可能引发了“情绪性”,尤其是在考试最初阶段。然而,由于成绩-接近目标集中于成功的可能性,使它不可能与担忧或状态考试焦虑相联系。情绪性与成绩通常没有联系。因此,既使成绩-接近目标与情绪性有联系,情绪性也不会成为成绩-接近目标与成绩的中间调节者。
4 未来研究展望
  认知-动机理论让我们看到了理论整合的发展趋向,旨在寻求更复杂的认知—情绪—行为过程的纵向和实验研究应该受到鼓励,以便更好地理解深层的因果机制。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研究都沿用了演绎的研究范式,以逻辑和实证规矩考试焦虑的实际,在保证内部效度的同时可能降低了外部效度,这也是大多数模型难于被验证的原因。因此,使用归纳的研究范式,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有可能产生最具活力的理论模型,且能兼顾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需要。
  早期的经典模型没有看到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复杂性。交互作用模型像一个塞满东西的“大口袋”,没有考虑研究层次。认知动机模型是努力的方向,却显单调。未来的研究期望能够从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行为、心理和生理三个层面取得突破,即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行为机制、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揭示其行为机制有助于对考试焦虑者的早期预防和辨别,掌握其心理机制旨在准确有效地治疗,生理机制的探讨除了丰富考试焦虑文献以外,还能为我们了解考试焦虑如何影响考试成绩开辟新的途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 Spence,K.W. A theory of emotionally based drive(D) and its relaiotn to performance in simple learning situa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58( 13)
2 M.W.Eysenck. Attention and arousal:Cognition and performance[M]. Berling: Springer-Verlag, 1982
3 H.M.Krohne, L.Laux. Heinrich and spielberger, Anxiety and complex learning,in Achievement,Stress and anxiety[M]. Washington: DC:Hemispere. 1982
4 H.F.Sieber, H.F.O’Neil Jr., and S.Tobias. State anxiety and performance in computer-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Anxiety,Learining and Instruction, Editors[M]. Hillsdale: NJ:Erlbaum,197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现代教学模式实施条件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