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五)适度的褒奖
教师及时、真诚和恰如其分的褒奖,能让被褒奖者受到激励,又能使其他人感到鼓舞。因此,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不数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增强信心。
教师的褒奖要尽量具体,让学生知道“好在何处”,少用“好”、“很好”等笼统的方式。褒奖语应和学生的思想水平、分析能力适应,具有可接受性。
要注意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到褒奖的机会,例如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问题或任务。要特别注意让差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使他认识到搞好学习不是没有可能。
除了在课堂上面对面褒奖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批阅作业、考卷的机会,用批语进行表扬、指正、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和期望。
(六)语言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教师的语言能对调节学生情感起很大作用。语言能实现“知”、“情”的交流,如果使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等跟充满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配合,一定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情知交融、思维活跃的乐学场面。
(七)找机会跟学生接触
师生间没有接触就谈不上情感的交流。光靠课堂上的45分钟接触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课外找机会接触学生。把上课前的十分钟利用起来,每次早点进教室,跟学生聊聊,有意识地接触二三个学生,师生间互相沟通,日积月累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八)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积极的情感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给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一名好教师除要博学多才外,更要注意师德修养,努力塑造好自己的形象,作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感到教师值得亲近、值得信任、值得敬重。教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教师,师生间才能建立情感交流的基础,否则只会有去无来、无法共鸣。教师本身素养如何是情感发挥积极作用的首要因素。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
情感随着认识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只有被认识的客观事物才能引起情感。因此,不应该把认识过程跟情感过程割裂开来。情感能够成为行为的动力,只有把教学过程变成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才能使情感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注意适度、真实和情感作用的辩证性
凡事都要讲究分寸,情感要注意适度。“温吞水”,不起作用,过于强烈、失去控制也会影响效果。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
情感要真实、自然,发自内心深处,这也是做到“适度”的关键。扭捏做作、脸谱化的笑容,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要做到情真意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所教的学科、热爱学生。只有这样,感情才会真切,才能有强的感染力。
情感有时能收到反面的效果,对立性质的情感有时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不满意可能使人消沉,也可能催人奋发;轻松可能使人自满、陶醉,适度的压力可以使人清醒、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所以,要辩证地看待各种情感,控制情感的适当程度,保证它起到积极的作用,努力避免各种情感的消极影响。
(三)重视表率和榜样的作用
搞好学习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理智感,需要有饱满的学习热情,不怕困难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韧顽强精神。要学生做到这样,教师要首先做学生的表率: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热爱,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取得成功不沾沾自喜、故步自封,遇到困难不灰心丧气、回避退缩。
教师还可以用著名化学家的生动事迹来教育学生。例如,侯德榜为振兴民族化学工业孜孜探索;居里夫人为人类探索放射性奥秘辛勤工作;诺贝尔因研究成功的喜悦而忘却伤痛;莫瓦桑等化学家在氟的研究中表现出的献身精神……这些榜样都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学好化学。
(四)实行课内课外结合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关心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化学课外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和志向。注意跟家庭和社会联系,互相配合、造成有利于学生进步的情感环境;实行开放式的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砺情感,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
学习顺利和取得成功、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以及在教学中出现师生间不协调、不配合的意外情况,是情感发生并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教师要特别注意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这些关键时刻的工作。
(五)努力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的品质
情感有着不同的层次水平。要从使学生注意、感兴趣着手,逐步使学生形成爱好,直至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学好化学。人的高级的社会需要引起的情感是高级的社会情感,例如把自己的学习跟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责任感;在了解化学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意义和对四化建设的意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化学的热爱和化学的美感等等。高级情感在人的情感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在教学中所起的影响更深、更强,因此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
高级情感的养成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要重视进行切实、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使这些高级情感具有牢固的思想基础。
人的情感品质存在着差异,它们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倾向性、深度、稳固性和效能等方面。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为琐碎小事而轻易动情、分散精力而脱离主要任务;要把形成的高级情感深入、持久地渗透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把情感有效地转化为行动的动力。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