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我国教育部在 2000年11月14日发布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要在今后5.10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据统计,全国有普通高中14907所,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的高中学校比例已经达到92.15%,全国共有初中学校6.66万所,大中城市的初中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的开课率达到65.32%;全国共有小学49.13万所,独立建制的小学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的开课率达到10.33%(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2003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开始。随着信息技术从小学到高中的逐步普遍地开设,义务教育阶段以学生信息技术教育“零起点”水平为前提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已经难以指导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贯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迫在眉睫。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分别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分水平的培养目标和前后衔接的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发展需求学生的多样化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主要用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用于支持各学科教学还不普遍,尤其缺乏具有革新意义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传统的课程模式、评价制度、课堂教学结构给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造成许多实际困难。应该承认,“整合模式”也将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应根据教师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强调和鼓励其它学科任课教师尽可能认真负责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使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好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
三、师资培训比较
日本为了保证中小学网络学习的高水平运作,十分重视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重点放在在职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师范类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两大基点上。日本中小学在职教师接受信息教育的研修方式基本上有五种,包括国家及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培训活动,本校内的研修、大学举办的研修、研究团体举办的研修、企业举办的研修等。依照国家战略方针和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从 2000年开始有计划地接受信息教育研修。从2000年到2004年,小学老师平均每年每人接受了1次以上的研修,初中教师每年平均70%的人接受了研修,而高中教师每年不到50%的人接受了研修。各类学校的培训都是以校内的研修为主,以点带面的研修是日本教师研修的基本方式。目前在国家、都道府县、学校三个层次上,在职教师的培训体现出体系化的特点。基于以上的培训成果,截至2005年9月,日本中小学教师中能够操作计算机的已经达到95.9%,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指导的占74%。
我国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也非常重视, 1999-2003年教育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将信息技术培训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截止2003年底,大约9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一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全国大部分教师己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2004年底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开展师资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2005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目标在2005至2007年间,将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2004年9月的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把信息技术培训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有95%的学校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信息技术培训:有94%的学校要求全校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却有待重视,有51%的学校为学科教师提供了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几乎有一半的学校很少甚至从不提供培训机会。可见,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培训机会要比为管理人员培训的机会少。在培训方式上,一般都是进行常规培训,内容多是固定的、大容量的.致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难于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而且培训内容多脱离实际情况,不能因材施教,培训效果不佳。为此,要充分发挥地(市)、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使其成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阵地,校本培训也要进一步加强。在教师培养、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而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所有课程,以提高各学科教育质量为目的。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