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为了贯彻课改精神,开展全方位的整体改革,树立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心理负担,让学生愉快地成长,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活动,从中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活动中创造精神的思想,而这种教育的实现必须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陈地的全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我以愉快为核心,以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手段,境与情的和谐统一,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为目的,构建"愉快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一、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课堂之乐。
课业负担过重之苦,主要来自课堂教学的失败。有的教师曾主张"课上不够课下补",这就是说老师备课不深入,授课又不得法,导致学生该会的不会,课堂上解决不了重点难点,完不成任务,只好靠加班来解决。那么,如何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环节呢?
首先,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无私奉献精神。要让学生乐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苦在课下,不但要钻研教材,还要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使自己有取之不尽的长流水,这样上课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当你面带微笑步入教室时,就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心境。然后,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裁,或从故事的时代背景入手,或从作者的生平入手,或从提问、猜谜入手,使学生进入角色,受到感染,产生对知识的渴求。
再者,还要改进教法,打破陈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特点,可采取"整体 ----部分----整体"的结构。这种教学结构的优越性很突出。当教师用几句导语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之后,学生就急切地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如对事故性强的文章,学生非常关心主人公的命运,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把课文读完。而第一印象往往是很深的,学生读了第一遍往往就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作者的意图,形成整体认识。这时老师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讨论有关问题。在掌握了课文中心及内容之后再去教字、词,分析欣赏好词佳句,学习写作技巧。最后再整文读议,做更深入的欣赏理解。这样的教学结构,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能非常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无须再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
另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特别是注重一个"情"字。教师要时时刻刻带着真情,以真情作基础,引发出平等民主的师生情。一般地讲,教师容易重优生轻"差生"。孰不知,越是"差生"越需要关心、爱护和帮助,更渴望得到教师母亲般的温情。"差生、也有优点,教师要细心观察并加以帮助。老师用友善、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热爱你、亲近你、喜欢你和你的课。处理好师生关系,也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友情,要注意培养他们之间的纯真友谊,以赞许的态度对待成功者,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失败者,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困难者。在这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感到这个集体、这个课堂充满了温情,就会对这门课产生热情。这样,也就有效地解决了师生关系紧张和课业负担过重之苦。
二、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能动性是主体性的最基本特征,培养能动性最根本的途径是激发学生的需要。因为学习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活动。即使是特级教师,离开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将一筹莫展。可叹的是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一味地听的"坐禅"式教学,至今仍屡见不鲜,学生听得兴趣索然,恹恹欲睡,其根本就在于没有参与学习或者说是被"剥夺"了这种机会。我认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教师应发挥的不是主体作用而是主导作用,应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条件非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可,如教《少年闰土》,我让学生在少年闰土的外貌图上添上几笔,画出中年闰土早衰的样子;为了让学生对学习感到有趣,爱学,我常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课文内容,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如我教《葡萄沟》一课,课一开始,就把课文插图放大,问学生:"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图上的什么?"接着告诉学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我们现在不能到那儿去做客,但是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去了解葡萄沟为什么有名?大家想学这一课吗?"学生看得兴奋,听得认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创造了较高的学习效率,打开了教学新局面。
三、铺好台阶,培养探索精神,让学生感受攀登之乐。
我觉得,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而且通过指导探索,使学生获得种种体验及享受成功的喜悦。要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点钻研的方法,使他们既乐于探索,又善于探索。在教学中,应热心于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内在的情趣,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如我教《我要的是葫芦》,先指着投影上的一幅图说:"这棵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你觉得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找出写这棵葫芦的句子,谁来读一读。"然后,又指着第二幅图问学生:"没过几天,这棵葫芦怎么啦?"当学生回答:"这棵葫芦的叶子有许多小虫?小葫芦变黄了,有的小葫芦还落到地上。"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怎么会这样的呢?书上有答案吗?学生通过找、读,在边读边思考中,感受了攀登之乐。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