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乡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1)(2)
2017-09-09 01:06
导读:城市教材使用情况。众多城市的中小学均使用了新版的音乐教材,且多 数学 校采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只是有些学校使用线谱版、有些学校使用
城市教材使用情况。众多城市的中小学均使用了新版的音乐教材,且多
数学校采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只是有些学校使用线谱版、有些学校使用简谱版;还有些城市的学校使用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本省自编教材(如广东省大部分城市的多数学校);另有少数学校仍沿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旧版教材。
农村教材使用情况。在我国广大农村,部分条件相对较好、能正常开课的学校使用的仍是旧版教材,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不愿意换。他们已经熟悉并掌握了原来教材的使用,自身的技能及知识结构使他们研读新的教材很吃力,且音乐课件在农村因教学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应用,因此教师们情愿使用旧教材。至于相当一部分经济落后县乡的中小学,长期以来是“教师手中一本书,学生桌前光秃秃”,即学生根本没有教材,只有老师手里有本教材。他们每堂课只带着耳朵、嘴巴来,每学期跟着老师学几首生涩的歌曲,课堂也不涉及音乐知识的讲解,随意性很大。教师简单、程式化的教学使原本最应有趣的音乐课变得枯燥无趣。
少数民族教材使用情况。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当中,多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其中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傣族等的文字较常用,彝、纳西、苗、景颇、傈僳、拉祜、佤等族的文字已少用。其中蒙古族、朝鲜族(延边自治州教材较富民族特色)、藏族等都有用本民族文字编写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他们使用的仍是过去编写的音乐教材,没有受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影响。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边远少数民族农村的中小学虽无教材,但当地一些民间歌唱艺人走进课堂,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孩子们唱着本民族世世代代相传的古老民歌,这也正是我们亟须挖掘的民间音乐瑰宝。如北方少数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南方少数民族藏族(部分经济较落后县乡)、侗族等。如今,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一些热心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业内人士在少数民族当地建立了“音乐传习所”,立足于挖掘民间音乐、民间歌手,传承民族民间音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教学设施的比较
城市教学设施状况。城市的中小学当中,教学设施完善、各种乐器配备丰富,如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各种打击乐器等,有乐队的学校更配备了齐全的西洋管弦乐器、民族管弦乐器等;很多学校都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能依据新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对象,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授课,使教学更为直观、形象,教学过程更为立体化。
农村教学设施状况。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只有个别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的师生都未见过多媒体教室。城市学校常见的各种形式的排练,如合唱、
舞蹈、器乐等,在这里均无固定的场所、乐器及必备的教学设施。大部分教学是随班上课,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挂图都没有,更无缘投影仪、电脑等先进设备了。
结语
通过对城乡之间师资结构、教材使用、教学设备等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地区、各学校在教学设备、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表现出的严重不平衡。新课改背景下城市的变与农村的不变让我们在改革中不断反思,笔者在此提出几点拙见:解放观念,重新审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同时相应提高其工资待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解决长期经费短缺现状。笔者认为这几点做到了,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就能得到切实推行了。
参考文献 :
[1]杨立梅.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0页
[2]刘琨.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探索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路径.海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55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杨力.深入贯彻全会精神,开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2期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76页
[5]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8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刘 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