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开发婴幼儿智力应从准妈妈开始(1)(3)

2017-09-09 02:05
导读:宝宝刚出生就对音乐和自己的名字有了反应,刚刚8个月就特别喜欢看书……这都是胎教和早教的功劳。中国是一个重教国度,加大教育投资历来被列为善
宝宝刚出生就对音乐和自己的名字有了反应,刚刚8个月就特别喜欢看书……这都是胎教和早教的功劳。中国是一个重教国度,加大教育投资历来被列为善举。大量始于生命之初——“零岁“的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在孩子大脑开始形成(胚胎)之时和0-8周岁发育成长的 “关键期“,通过给予儿童甚至胎儿大脑足够的信息刺激,包括环境、心理、社会等早期教育,是可以提高其大脑功能、激发最大学习潜能,孕育小神童奇迹的。 “胎教”是最早的教育,但仅有胎教是不够的,因为“胎教”是“早教”的前奏、基础,“早教”则是“胎教”的延续和发展,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会为人才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谁不想拥有聪明伶俐的宝宝。年轻的准妈妈们已十分看重胎教,通过音乐、语言、心理等刺激对腹中的宝宝进行最早的智力开发。然而有不少人忽视了,从小小的受精卵到分娩时重达3千克的成熟儿,胎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都要由妈妈供给,所以准妈妈的营养不良会造成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并主要表现在脑、骨骼等器官的发育上。胚胎学研究发现,怀孕早期是脑细胞生长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时期——胎儿脑细胞分裂期,如果孕妇营养缺乏,会使胎儿脑细胞增殖期缩短,影响脑细胞数量,怀孕中晚期是胎儿脑细胞增殖期和肥大期,如果营养失调,会造成脑细胞体积减少。可见,孕妇的营养摄人是促进胎儿智力发育的最初始的源头,在悉心胎教的同时更要重视胎儿的营养,因为在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关键期“。孕妇的营养将直接关系到胎儿及婴儿的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给胎儿大脑发育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后将无法弥补。然而,在重视早期优教的同时,很多人却忽视了健全和完善孩子大脑的结构,即早期优养。上述对大脑的发育进程揭密已经表明,对于孩子“智慧树“的成长,优教犹如来自外界的阳光雨露,属精神营养,早期优养则如同培育一方沃土促其生长,属物质基础。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悦,”优养“是基础,居领先地位。一项国外儿童智商程度的实验检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儿童聪慧程度远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与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中DHA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有直接关联。脑营养学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DHA有助于胎儿、婴幼儿大脑锥体细胞和视网膜视杆细胞生长发育,是构成大脑皮层神经膜的重要物质,能维护大脑细胞的完整性,并有促进脑发育、提高记忆力的作用。若DHA供应不足则造成脑细胞分化迟滞、数目不足,从而形成无法纠正的永久性缺陷,如孩子终生性情绪波动、学习能力低下和免疫功能失调等,日后的教育会事倍功半,成为无水之源。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适当补充DHA。 DHA并不神秘,核桃、海鱼、甲鱼等食物中都有一定含量。但是,由于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以谷类为主并且由于烹调不当造成一些营养成分被破坏,因此应适当补充富含这些营养素的保健制品。了解了胎教的基本方法,那么受过胎教的宝宝与其他的宝宝有何不同?他们又是是如何表现的呢?

 1、不爱哭。虽然婴儿在饥饿、尿湿和身体不适时也会啼哭,但得到满足之后啼哭便会停止。还由于受过胎教的婴儿感音能力较好,每当听到母亲的脚步声、说话声就会停止啼哭。孩子比较容易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如在睡前播放胎教音乐或母亲哼唱催眠曲婴儿就能很快入睡,满月后就能养成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

  2、能较早与人交往。婴儿出生2~3天就会用小嘴张合与大人“对话”,20天左右就会逗笑,2个多月就能认识父母,3个多月就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3、较早学会发音。受过胎教的婴儿2个月时会发几个元音,4个月会发几个辅音,5~6个月发出的声音能表达一定的意思。

  4、较早地理解语言。受过胎教的婴儿4个半月时能认出第一件东西,6~7个月时能辨认手、嘴、水果、奶瓶等。这样的婴儿能较早理解“不”的意思,早期学会服从“不”的孩子更懂事、更听话。他还会较早学会用姿势表示语言,会做“欢迎”、“再见”、“谢谢”等动作,也能较早理解别人的表情,所以,显得特别聪明可爱。  

5、较早学会说话。经过胎教和早教的孩子9~10个月时,就会有目的地叫爸爸妈妈,如果出生后不继续给以发音和认物训练,胎教的影响在6~7个月时就会消失。受过胎教和早教的孩子在20个月左右便能背诵整首儿歌,并且也能背数。受过胎教的孩子入学后成绩都比较优秀。孩子出生后至学龄前期间,大脑重量迅速增长,神经系统迅速成熟,这是施行早期教育、开发智力潜能的关键期,也是矫治智力发育障碍的最佳时期。加拿大脑外科医生兼临床催眠医疗师阿里拉加扁医生说,婴儿出生后一天到晚都在睡觉,而且睡饱就喝奶,喝饱后又继续睡,这种自然行为对许多父母而言是“乖宝宝”的表现,但是对美国的专家而言,却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会白白错失了提升智商的良机。医学人员发现,智商的高低取决于脑细胞之间所建立的衔接桥梁的多寡。当一个人的脑细胞出现高量交流活动的时候,这个人的智商就会比一个脑细胞之间缺乏沟通的人来得高。婴儿脑部发育最关键性的时刻就是在出生后的头两年。很多家长在这两年内总是让孩子尽量睡觉,甚至每天让他们睡上17-19个小时,而且还自豪地到处夸奖自己的孩子很听话、不会吵闹。阿里拉加扁医生指出,这根本就是错误的认知,一味地让孩子睡觉,对孩子脑细胞的发育并没有多大用处。做父母的应该好好利用时间,陪婴儿玩耍、对他们说话、让他们学习辨认各种声音。研究显示,经常和父母沟通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懂得利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当然也比较聪明。当今社会不流行“乖宝宝”,父母一味让孩子吃了就睡,简直就是把孩子当成一株植物来养育,而太“乖”的宝宝往往会错失脑部发育的良机。

总结婴儿发育的规律,婴儿智力有八次飞跃。科学家早就发现,孩子在离开娘胎后的两年期间,大脑发育最快,如出生时大脑仅重350~400克,而长到半岁时就增加到700~800克,脑重量翻了一番,到了2岁末,脑重量可达到出生时的3倍。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脑的重量增加快,脑的功能成熟也快。这一切都显示,婴幼儿时期乃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期。特别是周岁之内,婴儿的智力发育至少有8次飞跃。如果父母能够把握时机,并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则能“锦上添花”、“事半功倍”,孩子日后的智商会更高。第一次飞跃大约出现在出生后5个星期左右。宝宝机体器官迅速成熟,眼、耳、口、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全部进入“工作状态”。表现为哭的时候流出眼泪,或者用微笑来表示高兴,另外还不时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观察”或“聆听”,并对气味与动静做出积极地回应。第二次飞跃大约在生后8个星期左右出现。这时的婴儿发现周围环境并非统一和固定不变的,而是由各种活动的具体东西所组成,令人眼花缭乱,使他出现了害怕的感觉,眼里不时流露出恐惧的眼神。不过,只要能经常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与母亲保持着亲密的接触,则可减轻或消除这种感觉。第三次飞跃在生后3个月左右。婴儿发现了动作,并认识到某些活动的过程,他的动作也因此而一改过去的呆板变得灵活起来,而且懂得了自己可以操纵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这期间,他不时发现尖叫,或者格格地笑,兴奋地学语,并不断地试图与母亲或其他家人“交谈”,以证实自己拥有了某些“本领”。第四次飞跃到生后5个月左右。婴儿的两只手更加灵活,能够抓握东西,并可转动或翻动身体的物体,会注视物体的活动过程。例如,你让一只气球荡来荡去,他的眼神会跟随着气球的动作而移动。如果你给他一个东西,他会拿着仔细“研究”一番——用手摸,或者干脆送入口中。第五次飞跃生后6个半月左右。婴儿逐渐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按动一下电钮就能看见画面或听到音乐。另外,他开始懂得一件东西可以放到另一件东西里面,也可以放在第三件东西的外面;东西可以在近处,也可以在远处。此时,他最乐于做的游戏就是将东西搬来搬去,或拿出来又放进去,常常弄得周围乱七八糟,一片狼籍。不少父母对此不理解,甚至横加干涉或责罚。然而这正是婴儿加深认识的过程,增长智力的途径。第六次飞跃生后7个半月左右。婴儿开始懂得对各种事物加以抽象地分类。例如,他已经懂得狗总是汪汪地叫,无论大狗小狗白狗黑狗概不例外。这一点表明他已能像成人那样运用逻辑思维了。第七次飞跃生后10个多月时婴儿懂得了做事有顺序,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因而他最喜欢玩“自己动手”一类的游戏,按照先后顺序来做某件事情。通过反复做某件事情来加深对顺序这一概念的认识与印象。不足之处是他以为这一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第八次飞跃到生后11个月多,婴儿终于发现,顺序也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了。于是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制定计划,明确表示自己的要求。例如,当他今天想外出时,会提示别人要鞋子或帽子,而明天外出时,又会要求别人要穿上外套,表明他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鲁斯切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改善人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在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就连老鼠都能在迷宫游戏中得高分,而单纯的噪音和其他音乐家的音乐都无法达到这一奇效。鲁斯切又发现,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可以提高老鼠大脑中控制神经细胞信号发送的基因活动。在6岁的孩子中,上音乐课或戏剧课的孩子与根本不上这些附加课的人相比,智商总会高出2-3点。学龄前儿童如果提前两年上音乐课程,他们的空间推理能力会比那些提前上计算机课的孩子还强。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政府还曾经有立法规定,每一名新生婴儿都必须获赠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激光唱片。因为研究显示,聆听这两名大师的音乐能够提高儿童的智商。除此之外,他们也同样立法规定这两个州内的每一间托儿所都必须播放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以便进一步为儿童营造一个能提升智商的环境。平时对孩子多做一些看起来挺普通简单的动作,如搂抱或轻拍、对视与对话、或者向孩子哼唱,让孩子的早期经历更为丰富,即可收到早期智力开发的良好效果。要知道,早期教育的精髓并不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聆听、指导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包括多看、多听,学习与妈妈说再见,与别人友好相处,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等。时下,不知道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父母大概不多了,但懂得如何科学地实施早期智力开发方法的家长同样不多,相当多的父母或参照某些科普报刊提供的方法,或效法其他家长“人云亦云”地生搬硬套。其实,这些做法虽然动机不坏,但往往收效不佳,“好心得不到好报”。道理很简单,早期智力开发最讲究的便是适龄性。换句话说,首先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让小宝宝去干大孩子才能做的事,那样做就不是早期教育而叫做提前教育了,提前教育超越了孩子的年龄(例如硬让婴儿学习认字),显然难以成功,大多会以失败告终。开启宝宝智力的三大法宝 弄清了婴儿期的智力发育规律,相应的开智措施也就应运而生。专家建议的三大法宝是搂抱、对视、哼唱。为什么称这三招为法宝呢?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他们利用高科技扫描仪观察到,孩子出生后,随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信号刺激,脑细胞之间迅速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脑神经细胞粗看起来像一株裸露的小树,随着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神经细胞逐渐被髓鞘包裹起来,从而确保了电流信号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传输。在这几种感觉器官中,视觉可以说是大脑发育的起点,在婴儿生后几分钟内,当妈妈紧紧注视他的时候,他那滴溜溜转动的眼睛会突然停止转动,一瞬间只朝向妈妈的脸庞,这时孩子视网膜上的一个神经细胞就与其大脑皮层的另一个神经细胞联系起来,此时妈妈面部的影像便在他的大脑中留下持久的记忆。3个月左右,婴儿视觉皮层的细胞联系达到高峰。2岁内,大脑的每个神经细胞都与大约一万个其他细胞相连,每秒钟能向相邻的细胞发送一百个以上的信息。其他如听觉等感官的发育亦大致如此。科学家用猫与狗等动物所做的实验证明,如果出生后立即把它们投入极其单调的环境中,它们的大脑皮层就会萎缩,脑重量相应减轻,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也明显减少。人类亦如此,被严重忽视的孩子,其脑部扫描图中负责情感依附的大脑区域根本没有得到适当发育。说明孩子的早期经历对于脑功能的发育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由此不难明白,平时对孩子多做一些看起来挺普通简单的动作,如搂抱或轻拍、对视与对话、或者向孩子哼唱,让孩子的早期经历更为丰富,即可收到早期智力开发的良好效果。要知道,早期教育的精髓并不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聆听、指导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包括多看、多听、学习与妈妈说再见、与别人友好相处、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等,所有这些支持性关爱与护理,都能使孩子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得到健康发展,长大之后智商自然高出一筹  良好习惯是成功基础  童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做事有始有终、有条不紊、诚实守信、细心、耐心、恒心等优秀的品质都源于最初习惯的养成。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儿童学会做人的最基础、最重要课程。表面上看,它不如识几个字、背几首诗那样立竿见影,但孩子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使他受益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孩子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会做人、学会交往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基石,孩子喜欢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是他未来创新的基本素养。从孩子长久发展的利益考虑,我们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自主自信是成功动力

  在人类走向成功经验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决定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往往不取决于人的聪明程度,而是人的自主与自信。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分出色的职业保龄球选手,他参加比赛常常获得冠军。总结成功的原因,他只说了一句:“我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凡的父亲。”父亲是一位保龄球运动队教练,他从小就学着成人的样子练习抛球。每当他把球抛出手的一刹那,父亲会用力奔跑,从他来球的方向竖起一块靶子。他手中的球无论从哪个方向抛出,父亲总会迎着球将靶子竖起。当时的他并不理解父亲的用意。在他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他渐渐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初衷,原来父亲给予他的是一种莫大的心理暗示———“孩子,要相信自己,出手的球一定能击中目标!”在他参加的每一次比赛中,总有一个声音回响在耳旁———“孩子,要相信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连连获胜。在童年成长的经历中父亲教会他的是自信,这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  尊重孩子的个性,欣赏孩子的发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体验成功,是家长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健全人格是成功保障

  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人格。”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健全的人格是孩子一生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尊重孩子的天性,宽容地对待孩子的“幼稚”与“无知”,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财富,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美好的人生,为了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究竟应该教会孩子们什么,需要我们作出明确的抉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幼儿园  王欣。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评议品德学科发展性评价策略(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