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1)(2)

2017-09-09 02:05
导读:三、了解孩子,以更好地组织活动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组织好活动的前提。不同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差异不仅是教育的

三、了解孩子,以更好地组织活动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组织好活动的前提。不同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小组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而讨论在小组活动中更是经常用到,我在开始组织学生讨论时,走了一些弯路:常常在确定讨论主题后,有的学生为了抢先回答,乱喊乱叫;有的学生只顾想着自己的答案,而不注意别人的回答;还有的学生高声打断别人的谈话,很没有礼貌 ……我真对“小组讨论”失去了信心。可是后来一想,我的学生还只有一年级,他们自制能力差,表现欲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但同时他们又特别信任老师、善于模仿。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我坐到学生中间,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又要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但跟以往不同的是请大家当老师,先来看看我们这个组是怎么学习的,评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讨论话题,于是,我就近跟同学讨论起来,其他同学们好奇极了,静静地望着我们,他们感到很新鲜。我们讨论结束时,“小老师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你讨论之前,先分好说话的先后顺序”;有的说:“一个人发言,其他人都认真听,而且声音很轻”;有的说:“一个小朋友讲完了,其他小朋友才提出意见”;有的说:“有的小朋友说得好,别的小朋友夸他真棒”;有的说:“有的小朋友接受帮助说谢谢了”。别看学生年龄小,你一言我一语还真把我刻意流露的优点找出来了。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希望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能得到表扬,甚至比我们组更出色!”从此以后,我抓住一切机会反复强化,使学生形成习惯,小组讨论变得有序、热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四、发展孩子,让活动走出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源于生活又体现于生活,它对学生的引导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出来的,我们要更多地关心儿童是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懂得有礼貌,是不是能真正地在生活中能养成好的习惯,是不是在生活中真正具有探索事物的那种好奇心。我们要努力去追求真正的活动型课程,《品德与生活》教材上的所呈现的内容,是不是都要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如果不是,哪些需要在课堂上做?哪些需要跟家长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哪些可以在校外去做?哪些是需要课堂跟课外结合?

我觉得家庭、家长是我们最能信任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是达到本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本课程需要搜集与整理大量的资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仅靠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在家长学校上,积极向家长宣传《品德与生活》课程改革理念,宣传《品德与生活》课的目的与要求,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家庭中配合活动的需求,帮助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帮助学生完成生活中的体验。像《上学路上》、《盼盼迟到了》、《放学啦》、《坐立走 有精神》、《小马虎旅行记》等,哪一个活动不需要家长的配合?比如我在《告别小马虎》课结束后,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带回家,由爸爸妈妈来做评委,先记下他平时在生活中有哪些马虎,然后改一个,就奖给一个笑脸,促使学生慢慢改掉生活中的马虎。本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开启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空间,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接近自然、接近儿童的实际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为每一个孩子学会做人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品德与生活》教师用书;

3、《心理学大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邵志芳);

4、《教育理论》(研究出版社)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5、《小学德育》2003年第3期《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例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开发婴幼儿智力应从准妈妈开始(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