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书院的祭祀及其教育功能初探(1)(2)

2017-09-11 03:16
导读:书院把祭祀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和形式,以先圣先贤的道德人品为楷模,来陶冶学生之品德,树立德育规范。 宋代苏州州学祭祀乡贤
书院把祭祀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和形式,以先圣先贤的道德人品为楷模,来陶冶学生之品德,树立德育规范。
  宋代苏州州学祭祀乡贤范仲淹,吴潜说祭祀的目的就在于使“诸生朝游而夕思,景行先哲,睹文正(范仲淹)容貌,而企慕其为人:其未仕也,必如文正刻苦自勉,以六经为师,文章论说一本仁义而后可;其既仕也,必如文正有是非、无利害,与上官反复论辩,不以官职轻人性命而后可;其仕而通显也,必如文正至诚许国,终始不渝,天下闻风,夷狄委命而后可”。一句话,就是要学习范仲淹刻苦自强,不计得失,忠贞报国的爱国精神。
  2.学术认同功能
  书院是具有学派性的,一代宗师创立学派。他们的门徒往往建立书院,传习本门学派的学说,祟祀学派的祖师。书院学子朝夕生活在有着浓郁学派气息的氛围里,目睹本门学派祖师的遗容塑像(或画像),研习他们的著作,体会他们的教导,自然容易产生对同门学友的认同感,产生对本门学派的依恋与自豪。这种学派的认同心理,是学术派别的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如象山书院主陆九渊学说,直至明代,书院依然祭祀陆氏兄弟,明景泰四年(1453年),书院重建告成,大堂中仍设陆九渊、陆九龄、陆九韶三先生供像。岳麓书院则一直祭祀朱熹、张栻,直至清末。 3.榜样示范功能 书院除了直接向学子传授知识以及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之外,还采取更富有宗教味的方法,即通过祭祀使学子更直观地看到先圣先儒的形象,产生心灵的震撼。读“圣贤”书,并在虔诚肃穆的气氛中向神灵高踞的“圣贤”顶礼膜拜,理论学习与祭祀有机结合,“圣贤”再也不是字里行间的想象,而是一排排的塑像与木主,直观的效果缩短了士子与“圣贤”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激励功能,使学子们从中受到启迪,勤奋研读儒家经典,最终达到教育之目的。如岳麓书院的船山祠,就是祭祀明代的王夫之,他的学术水平和高尚的民族气节,让学子们自然而然地将其作为前进的榜样和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4.学派凝聚功能
  祭祀作为仪式的一种,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教育功能。法国社会学家爱弥尔·涂尔干认为,仪式的功能不仅是表面上所呈现的“强化信徒与神之间的依附关系”,实际上它所强化的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对其社会的归附关系”。社会成员通过仪式强化了个体对集体(或群体)的归附感,也就强化了表现为“宗教力”的集体力,也就将微弱的个体力量提升到强大的集体力量中。
  书院通过祭祀先师先贤这样的仪式,可以巩固其学派间的学术联系,增进师生团结,整合师长、学子之间的关系。书院祭祀包蕴着后世学子对于先师先贤们的崇敬之情,也体现着他们对于本门学派的自豪与自信,这种师祖认同感是一种向心型的力量,是学派凝聚力的根源。同时也造就了一种厚重的文化传统。割裂地看,祭祀只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在书院一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它一代一代的相传,在这种不断的传承中,一种极具亲和力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便在师生中孕育而成,这种书院独有的文化精神,实际就是我们现代大学的大学理念或大学精神。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董志霞
上一篇: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