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1)
2017-09-11 03:1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根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的相关资料,本
[摘 要]根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的相关资料,本文从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一般内容、主要理论、障碍因素、提升策略等维度进行归纳和梳理,指出了前人研究的主要贡献和矛盾,提出了本课题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eaching efficiency of foreign teachers, this paper sums up and combs the basic connotations, main features, general contents, main theories, hindering factors and improving strategies of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eachers. It also points out the main contributions and contradiction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emphasis of this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eacher; teaching action; teaching efficiency
一、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界定
直接定义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概念几乎没有,但相关概念相当多。如Raspberry(1993)的“有效教师”(effective teacher);Donald R Cruickshank等(1999)的“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Harvey Daniels等的“最佳课堂教学”;Kathryn Castle (2006)的“自治的教师”(Autonomy teacher);Robert J.Marzano等的“有效课堂”(Classroom instruction that works)。所有这些说法,几乎都没有对自身的概念给予清晰的界定,似乎只是使人意识到“优秀的”、“不错的”、“时髦的”、“主流的”这类含义。实际上,国外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定义,大多是对其特征进行描述的。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理念特征。Kathryn Castle (2006)认为,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把教学作为
教育学的取向;是否把教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取向;是否把教学作为教师自治行动的取向;是否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者的取向等理念[1](P1094)。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体素质特征。W. C. Bably认为,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10项个性品质:同情心(sympathy);仪表(personal appearance);谈吐(address);诚恳(sincerity);乐观(optimism);热心(enthusiasm);好学(scholarship);活力(physical vitality);公正(fairness);严谨(reserve and dignity)[2]。Donald R Cruickshank, Deborah L.Bainer, Kim K.Metcalf(1999)则认为,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人性格特征包括热情、热心、幽默、可信任、对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激励、支持、有条理、灵活、适应性强、博学等方面[3](P299)。
三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Stanley J.Zehnand, Jeffrey A.Kottler(1993)从3个方面论述了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1)一名人际关系的专家(a relationship specialist)。具有真实的、无偏见的、同情的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注意用眼神接触,用人体语言表达的非语言行为;支持性的、显示同情的、用心理解的、关注学生的策略。(2)营造真诚关心的气氛。有效的班级交往规划;促进全体学生有效交往;规范有效交往的实践。(3)一名帮助者(a helper):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同情学生[4]。
以上这些都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所应该具备的行为特征,但并非就是教师行为有效性本身。
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容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内容的描述,笔者根据收集的资料,主要从教师教学行为的专业表现、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专业表现。波士顿学校委员会(Boston School Committee)(2006)提出了教师教学行为的8个维度:(1)公平和高期望;(2)职业主义(Professionalism):主要指模式化的职业行为,包括工作职能、区域政策的理解、工作程序以及在多样性的社区里的工作目标;(3)安全、尊重、文化敏感性和负责任的学习共同体;(4)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伙伴关系;(5)指导学生学习的计划和策略;(6)实质性知识:具有广泛前沿性知识,关键概念、事实、相关的研究、质疑的方法,具体到各自学科的交流风格等;(7)发展性过程的监控与评估;(8)反思、合作和个体成长[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结构。Charlotte Danielson(1996)认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创造出学习者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使学生能够从事重要内容的学习,并使所有师生感觉到尊严和荣耀。一般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结构体系有4个板块,每一板块标志着教学的不同侧面。(1)教学计划和备课。包括选择教学目标;展现教学内容、资源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展现内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价等内容;(2)课堂环境。包括创建尊重与和睦的课堂环境,形成学习的文化氛围,课堂程序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具体环境布置等内容;(3)课堂教学。包括清晰而准确的交流、提问和讨论技术,使学生认真学习,给予学生反馈、灵活性和反应性;(4)专业职责。包括教学反思、保持精确记录、家庭交流、对学校和学区的贡献、专业成长和发展、专业主义展示等方面[6]。
三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技能技巧。Cruicshank(1990) 从教学技巧的角度涉及到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容。包括“创设环境;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指导时间最优化;提问题;提供清晰的指导;注意学生的进步;提供反馈和强化”等7个方面[3](P318)。Harvey Daniels,Marilyn Bizar(1998)提出了最佳课堂教学的6种教学行为技能:整合性单元;小组活动;呈现式学习;课堂工作室;真实体验;反思性评估等等。它有助于创建最佳课堂教学[7](P7)。
共4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唐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