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和谐教育观推进素质教育(1)(2)
2017-09-11 04:23
导读:②学科类课程与活动课程兼顾。并努力在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有: 2.2.1开创“四个面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四个面向是面向
②学科类课程与活动课程兼顾。并努力在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有:
2.2.1开创“四个面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四个面向是面向农村、面向工厂、面向军营、面向社区。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课堂。我校在无锡市率先进行了实践探索,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理解生活,学会生存。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校课改的一大亮点。我校的这种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曾先后代表区、市参加教育部分别在武汉、洛阳召开的全国综合实践课程研讨会,我校撰写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等文章编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印发的《国家级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集》《案例集》两书。我校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写成的体会文章,择优编印了《浪花》《小荷》《鱼跃集》三本集子。
2.2.2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在研究性学习上,学校精选指导老师,确立了班、校两个层面的开题论证和中期评估、结题论文报告会,班班有课题、人人参研究,组组建网页。学生在实践中生成研究课题,在研究中增长才干。我们不全在乎学生研究的结果,而十分注重于学生研究的过程,旨在让学生懂得怎样选择课题,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研究,真正掌握研究的方法。我们坚信一句话: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败得失皆为财富。这也吻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2.2.3进行系列专题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时,学校又将专题教育整合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标志我校已经从四个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走向了非指定领域。每周定时播放有关专题教育电视片,开展人防、消防、禁毒、交通、安全、法制、健康等专题教育活动。这种系列的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生存能力、培养健康文明的生存方式,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2.4尝试科技创新教育。高素质的教育应当具有国际化视野,应当富有创新精神和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气息。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我校在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学校开辟科技教育活动室,购置学生实践活动用各类机器人12套,参与江苏省学生机器人比赛。每年参加无锡市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多次夺得团体冠军,被命名为无锡市航模活动重点单位。自2000年起,连续七年获得全国中小学生(江苏赛区)“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称号。近年我们配合《科学大众》杂志社举办“科普知识校园行活动”,一批科学院
院士与我校学生零距离接触,传播科普知识,点亮学生创新火花。
2.3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我们有一个口号:让我校的学生“人人获得尊重,人人获得关爱,人人获得机会,人人获得欢乐,人人获得成长”。也就是说,我校的教育承诺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主要采用多种激励评价制度,我们相信: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
我们认为,学生的闪光点不一定会都表现在分数上,将来的成材面应当是非常宽广,素质教育也绝对不是只看分数。因此唯分数论的怪圈必须冲破,学校推出了“每月之星”(含清卫、用餐、住宿、学习、纪律等诸多方面)的评比制度、“震达奖学金”制度,让每一点星光在学生的灵魂深处闪耀,让每一点星光都点燃学生自信与热情的火焰。用《学生成长手册》替代以往的“成绩报告单”,并将此纳入了学校日常教学常规管理。这些创造性的评价手段,不仅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推动学生的成功、发现和培养他们的潜能,而且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悦纳自己,真正实现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实施素质教育的初步成效我校不只在教学质量上有良好的声誉,中考成绩连续五年名列惠山区榜首。2006年三所后续学校
高考中分别出了三个“校级状元”,2007年近临我校的洛社高中,高考前十名中我校毕业生有五个。
而且在长期素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下,近年荣获了国家、省市级的十多项标志素质教育成果的荣誉称号,如全国少年儿童消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无锡市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无锡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点学校,无锡市文明交通“五进工程”示范点,无锡市人防知识教育基地学校等等。
在回顾收获成效的同时,我们深深地感到无形的压力,素质教育的内涵太深,学生终身有用的东西太广,学校要做的事情太多。好多活动要花时花力,且非一帆风顺;有些活动的收益往往是滞后的,不可能立竿见影,不一定在中考中呈现。在急功近利的升学率涵盖一切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坚持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不遗余力,不免有点孤军奋战、力不从心之感。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既然已经认定这一目标,我们就将持之以恒;无论多么艰难,我们坚信不疑、坚定不移,这是学校教育应有的目标,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追求和责任。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