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给教育的启示(1)(2)
2017-09-12 01:30
导读:三、人的存在方式给教育的启示 在一个充满功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沉沦于此非本真状态。被功利侵蚀,学生被“异化”,成为“常人”,让教育回归到
三、人的存在方式给教育的启示
在一个充满功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沉沦于此非本真状态。被功利侵蚀,学生被“异化”,成为“常人”,让教育回归到自己的本真状态,就必须削掉教育的层层遮蔽以达到培养本真状态的人。因此,我们要让教育要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事件中,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真诚、本真状态的人。
(一)教育要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教育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我们从两方面来展开论述。一方面。应当意识到。教育要回归到现实的社会日常生活中去。首先对我们的教育内容提出了要求,虽然有些知识具有永恒的价值,但并不尽然,有些内容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增删,只有让学生接触到与社会生活保持联系的内容我们的学生才不会在面对实际生活时变得一脸茫然,要把学生的视阈从窄狭的课本转向广阔的社会日常生活:其次扩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他们亲临社会的机会,到不同的群体领域去体验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加社会日常生活经验,惟其如此才能了解到社会日常生活的真实层面。另一方面,在功利主义教育目的观看来教育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生活。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他认为教育不仅改造社会生活并追求更为美好的幸福的生活,这应是教育的精神家园。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不仅要回归生活而且还要在回归生活的途中去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人具有独特的个性,正如尼采所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相同的东西”,莱布尼茨更形象地说过:“世间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独特性,不仅指由于遗传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等原因的不同才独特,更主要的是指每个人来到世间他们对整个世界、宇宙、人生、生活等的体验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人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搞填平补齐,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摈弃灌输。灌输的实质就是“物化”学生。将学生当客体对象来看,而学生是具有无限可能性和超越性的存在。我们要引导、启示、催生这种可能性与创造性而不是压制打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总之,海德格尔关于人的两种存在的论述给教育的启示:教育要培养真诚、本真状态的人。作为一个真诚、本真的人,学生应该真诚地向世界展露自己,在与日常的杂然共处中,要勇于坚持自我而不随波逐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个性,不要一味地迎合大众甚至现有的社会秩序。同时,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真诚的氛围,在此氛围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做出独立思考和判断,每一个声音代表着一个独特的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生命是如此的多姿多彩,我们根本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框架去容纳他们。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刘莎莎 翟卫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