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孔墨教授之精神与大学教育(1)

2017-09-17 01:4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孔墨教授之精神与大学教育(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兼采欧美之长与孔墨教授之精神
 [摘 要]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兼采欧美之长与孔墨教授之精神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当代学者在重申和引述蔡元培先生的这一理念时,出现了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这种误读实际上是对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发展。当代大学教育应当立足当下、立足自我,在此基础上,兼采欧美之长与“孔墨之精神”。传统文化首先是专家之学,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是知识教育,然后才是陶养道德、模范人格与人文精神。唯有建立了与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对话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于现代大学教育产生意义才有可能。
  [关键词]孔墨教授之精神;三个面向;知识教育
  
  一、“孔墨教授之精神”的提出及其误读
  
  把“孔墨教授之精神”与现代大学教育相联系,是蔡元培先生首先提出来的。蔡元培先生1921年在柏克莱大学中国学生会演说词中的一段话已经广为人知,常有转述者有意无意地增字减字,从而造成误读,所以不惮繁冗,俱引原文如下:“据此次调查结果,兄弟觉得,大学教育应采用欧美之长,孔、墨教授之精神。今请略述欧美学制。德、法大学专重研究学问,德国注重精细分折的研究,法国注重发明新法的研究。英国大学如乌克斯福及康白尼哲(乌克斯福及康白尼哲即牛津(Oxford)和剑桥(Combridge)的音译),重在陶养学生道德,使成为绪绅之士,其方法有二:(一)学校设许多规条,并定监学及罚款,以范围学生,而约束其人格。(二)提倡合群运动,使其将来在社会上有合群之精神,而不互相倾陷。美国大学之研究学问,与欧洲大学一样,其提倡合群运动,亦与英同,惟无科条约束学生耳。美大学还有两种特色:(一)凡有用学问,如新闻学等,大学都可收入。(二)设夏科与校外教育,即无机会进大学者,亦可来习。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照以上所述之欧美教育新法,与中国古代教授法,兄弟觉得应参酌兼采,包括下列三种:(一)应包罗各种有用学问,及为真理或为求学问而研究的学科。(二)陶养道德,一面提倡合群运动,一面用古代模范人格。(三)中国社会教育很少,应学美国尽量发展。”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西方大学教育制度和精神、推进中国大学教育的“现代化”是最为迫切的任务。蔡元培先生的本意大体上是要结合中国传统的孔墨教育之精神,兼采欧美教育之长。这篇演讲词中“大学教育应采用欧美之长,孔、墨教授之精神”一句常被论者引述,但引述者常常漏掉“孔、墨教授之精神”中的“教授”二字,变成了“孔墨精神”。郭齐家先生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一文中说:“蔡元培先生考察欧美后得出的结论是,理想的教育应包括中国传统的孔墨精神,加之英之人格教育,德法之专深研究,美之服务社会等,‘大学教育应采欧美之长,孔墨教授之精神’。”
  从这段引文看,论者概括为“理想的教育应包括中国传统的孔墨精神”,而紧随其后的引文却是:“孔墨教授之精神”,显然是把“孔墨教授之精神”解读为“孔墨精神”了。郭齐家先生具体论述了“孔墨精神”的内容:“所谓孔墨的精神,就是仁爱兼爱,有教无类,面向全体,为了一切孩子,人人有得。”
  蔡元培先生的大学理想中所提到的“孔墨精神”被看作了“东方传统精神”的代表,是理想的大学教育“应包括”的教育内容。陈平原先生在凤凰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的演讲中也提及“孔墨精神”,同样把“孔墨教授之精神”读成了“孔墨精神”:“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去考察美国的大学制度,回来就这么说,说大学精神应该博采欧美各国之长,和中国的孔墨精神相结合。”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应当说,“孔墨精神”与“孔墨教授之精神”是两个具有不同意义的概念,“孔墨之精神”指的是孔子、墨子等古代贤智的思想、言行及其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光辉。“孔墨精神”不足以涵盖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但孔、墨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却可以代表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所以“孔墨教授之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教育的精神。不过,蔡元培先生所谓的“孔墨教授之精神”,只是指“中国古代教授法”:
  “照以上所述之欧美教育新法,与中国古代教授法,兄弟觉得应参酌兼采,包括下列三种……”
  蔡元培先生的“孔墨教授之精神”之所以被误读为“孔墨精神”,既有出于疏忽的无意误读,也有出于善意的有意误读。所谓无意的误读,是指文字上的误认,或者忽视了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进行认真的辨析。所谓善意的误读,是指认识到蔡元培先生大学教育理念的局限,试图在引用和解释中发展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善意的误读往往有意识地通过引述前贤思想言论,进行创造性的诠释。
  那么,如何理解蔡元培大学教育理想中的“孔墨教授之精神”?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中融入孔墨教授之精神是否可能?下面就此问题略作辨析。
  
  二、孔墨教授之精神与西方大学教育之差别
  
  把中国传统教育之善与欧美教育体制之长相结合,推动中国大学教育的现代化,是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理念的根本立足点。这种中西融合,兼容并包的大学教育理想,显示了蔡元培先生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具有的远见卓识,但把“孔墨教授之精神”,局限于“中国古代教授法”,既未能体现孔墨教授之精神相对于现代大学教育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更未能体现孔墨精神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对于现代大学教育所具有的意义。可以这样说,传统教育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和资源,不应局限于“孔墨教授之精神”,或者局限于“孔墨精神”;即便是“孔墨教授之精神”,其对于现代大学教育的意义,也不应局限于其独特有效的“教授法”这一方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孔墨教授之精神,通常可以分析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孔、墨的教育思想。包括孔、墨对教育的性质、目的、社会意义等方面的思考;第二,孔、墨对其弟子门人的教诲、期望(作者注:孔、墨期望于门人弟子的,更准确的表述是“孔墨所教授之精神”。);第三,孔、墨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教育精神。简而言之,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虽然可以分析为三个层面,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整体,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意义、教育的内容、教育的体制和方法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虽然可以分别辨析,也可以分别改进,但只有三个方面都得到改进,达到和谐一致的程度,才是成功的教育。孔墨精神,或者孔墨教授之精神,对于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意义,都不应当局限于“教授法”、教学方法或者人格培养等方面。但在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理想中,大大压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及传统教育对于现代大学教育的意义。
  在压缩了传统教育对于现代大学教育借鉴意义的同时,蔡元培先生又提倡欧美教育对于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借鉴意义。具体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应包罗各种有用学问,及为真理或为求学问而研究的学科;陶养道德,一面提倡合群运动,一面用古代模范人格;中,国社会教育很少,应学美国尽量发展。应当说,蔡元培先生对德、法、英、美大学教育之精神的总结是有洞察力的,但蔡元培先生的洞察力不仅仅来自于欧美的大学教育或者对欧美大学的精细考察,更多的是来自中国的传统教育。对欧美教育的考察之所以能够给蔡元培先生以震撼和启发,固然是欧美教育各有所长,但又何尝不是蔡元培先生对中国社会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于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已经有所思考,而从欧美的教育制度那里看到了他想看到的、在中国目前尚有欠缺的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凡对中国传统教育有所研究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应当从欧美引进的这三方面的教育新法,本身不能算是新思想、新理念,其基本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都是存在着的:中国古代教育既不乏经世致用的精神,包罗各种有用学问,也不缺乏道德教育和合群教育,当然,中国古代社会也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关于中国传统教育的精神及其特点,宜另作专文探讨,暂不赘述。总而言之,蔡元培先生所总结的欧美各国教育之特点,既不是“欧美大学教育”所特有,也并非“现代大学教育”所特有。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大学教育的差距以及前现代大学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差别,关键之处不在于抽象的教育理念上的落差,而在于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外力推动下的突变过程,传统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既无法顺应社会结构的变革,无法包容新兴科技的突飞猛进,也无法真正实现大学教育理念,培养现代社会建设所需的大批合格人才。中国传统教育、前现代大学教育也有学问的精深研究、多学科的包容,也有合群教育、道德教育、人格培养和社会教育等等,与现代大学教育,在此三种教育理念上并非截然对立。以“合群教育”为例,传统上为合群的教育理念而创设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等,由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不再能够达到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有序化的目的,传统的“合群教育”实践却可能走向离心离德的结果,为要达到合群教育的理想,需要新的、适应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制度、方法、内容。
  蔡元培先生取自欧美各国的教育理念,既富有洞察力,也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发展现代大学教育所需,对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建立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如上所分析的,终究还是出口转内销的产物,就大学教育思想本身,并无突出的发明。先生所主张的孔墨教授之精神,也就是中国古代教授法,与欧美大学教育相结合,在现代大学教育草创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本意显然是促进中国的大学教育现代化,而不是要把欧美教育体制的分店开到中国来。他赋予后人以融合、创新的使命。但创新的使命是如此沉重,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百年,从西欧、苏联到美国,始终未能走出模仿和引进的窠臼。我们面临的问题与上个世纪上半期已经大不相同:前辈们需要从先进国家作模仿和引进的工作,建立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基础,而在大学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前辈们所开创的教育事业的基础上,面临着反思、超越、批判和创新的任务,要在新世纪成为教育先进的国家,并具有被其他国家学习模仿的制度创新。当今中国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够,或者人文精神欠缺,尽管这些方面也不能尽如人意,但核心问题在于缺乏创新精神。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钱永生
上一篇:高等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规律(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