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其表现形式有多种,产生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教师自身因素也有教育环境因素,因此,减少师源性伤害的措施应该兼顾内外双方面因素。
关键词:师源性心理障碍;表现;原因;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而随着对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因素逐渐凸现出来,大量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结果均表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产生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行为会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影响可以表现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揭示了教师的期待、认同、赞许等积极心态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而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常常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与自我效能,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严重影响学生人格、情感、意志的健康发展。因此,揭示教师因素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很有必要。
一、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的概念
教师因素成为学生心理研究者的关注点,突出表现为师源性心理障碍这一概念的提出与研究。陈远东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或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厌学、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以及抑郁症、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各种心理疾病;马雪玉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引起对学生的不当教育行为,如讽刺、挖苦、体罚等,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于晨在《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一文中指出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习焦虑、学校恐惧、自卑孤僻、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和学校恐惧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这种由于教师的原因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并引起的问题,称为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顾玲玲认为所谓师源性心理障碍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不当的教育行为——外界环境中的不良刺激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综合起来,他们都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从主体和客体来说,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教师作出的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所受到的来自教师的伤害。正是由于师源性学生心理伤害的表现经常是隐性的,才使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易被大家忽视,殊不知,它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是长期甚至是终生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师源性因素的表现
对于师源性因素的表现,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见解,刘雪苏按引起学生受到伤害的事件性质把师源性伤害事件分为:适合法律调节的事件:如教师对学生的性侵害、恶意殴打等,这些事故的起因没有基于任何教育目的、教育期望,没有任何属于教育活动的行为特征,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基本权利的侵害。适合道德诉求的事件:如挖苦、讥讽甚至当众羞辱学生而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甚至是自杀的行为。适合专业诉求的事件:如体罚学生,侵犯学生个人隐私权等,这些除了归因于教师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不高,更重要的一个归因是教师在教育手段的选择方面存在着“技术性”问题。在师道尊严的教育价值取向占主导地位时期屡试不爽的教育手段已相去甚远的今天,有些老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仍只凭传统型、便利性和功利性,而很少考虑自己的选择有什么价值缺失或者道德冲突。刘雪苏还指出大多数师源性伤害事件都是三者的混合物,师源性伤害的根源在于教师的道德问题,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程赞红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发现,教师会引起师源性伤害的不良行为包括:以自我为中心,不允许学生发表意见、语言不文明,骂人打人、恐吓学生、不信任怀疑学生,侵犯学生的隐私、讽刺贬低学生、以成绩的好坏评定学生、拖课,抢占自修课等。
徐俊华指出师源性因素主要表现在:过度社会化,即从学校秩序和管理角度追求至善至美,苛求学生,挫伤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充满无助感,挫败感和负罪感。冷漠,对学生不闻不问。指责,对做错事情的学生采取指责批评的负强化手段,习惯用“总是”“从来”等过度概括性字眼,可能给学生带来持久的负性情绪,形成习得性无助。威胁,对学生动不动就采取“告诉家长”“把你开除”等威胁性字眼,会造成学生的对抗情绪。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这种非人道行为会使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报复性反应,或导致厌学逃学。心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其人格,伤害其感情,如:谩骂,讽刺,嘲弄,隔离等。心罚比体罚危害更大,更持久,易使学生形成“退缩性人格”或“爆发性人格”,要么不敢与人交流,要么更暴躁,更具攻击性。侵犯隐私,教师对学生的书包、日记、信件,手机电话短信和QQ进行监控,甚至作为谈资,有意无意透漏出来,给学生心理造成沉重负担。
三、师源性因素形成的原因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