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1)

2017-09-20 01:3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人手,分析其成因,提出

摘要: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人手,分析其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调适对策.

 

关健词:中学生 心理障碍 成因 对策

 

    中学生杀害亲生父母、自杀、离家出走等事件时常发生.这些事件反映了当代部分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中学生心理问题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焦点.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而我国心理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广大中学教师的难点.本文就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调适对策进行理论与实践地初步探索,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1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现象
    2002年笔者选择了市内具有代表性的10所中学,随机抽取了1 625名学生进行心理综合调查.结果反映出部分中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生认为学校应试教育严重,课业负担重,文体活动少,生活单调,心理压力大,内心焦虑、苦闷;认为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自己上学不重要,轻视学习、厌恶学习的心态,缺乏上进心,应付混日子;与父母、教师缺少沟通,人际关系不和谐,不融洽,自己感到孤独、压抑、自卑、情绪低落;学生中讲哥们义气,不正常交往普遍,与异性交往频繁,青春期困惑、早恋等问题突出.
  2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源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4个因素.
  2.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f2l.社会心理学家米歇尔(W Mishel)认为,人在意义不明确的情境中,个人的行为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因素的影响;相反,当情境的社会意义十分明确时,情境因素对个人的行为就起决定作用[[3].由于学生对当今某些社会现象缺乏全面分析而产生片面的认识,这个认识在其情绪情感和人格形成过程产生了误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和市场经济确立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中学生造成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他们因难以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不能做出理性地思考,没有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坐标和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从而逐渐削弱自我意识.另外,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不断发生,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中学生就片面认为整个社会“乾坤尽污,世人皆醉”了,由此丧失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降低预防心理障碍的免疫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在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将大学生分配工作推向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及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制度改革,使一部分职工成为下岗者.这些原本是为了放开个人手脚,施展个人才华的良好机遇,中学生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足,反而感到这些失业者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认为自己前途渺茫,读书无用,逐渐形成学习焦虑、厌学等心理障碍.
  2.2家庭因素
    (1)离异家庭.近年来,特殊家庭、破损家庭增多,据我市开发区学校的调查,离婚家庭、离婚后重组家庭、闹纠纷家庭、罪犯家庭等占31.7%.在这些家庭中,学生难以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的关怀,他们不能与父母进行很好地沟通,自己在家似为多余,终日孤独、郁闷,导致学生出现孤僻性格、自卑心理、强迫型人格等心理障碍.
    (2)家庭“望子成龙”.现在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理强烈.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以致于造成学生意志薄弱,受不了小小的挫折;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在学习上,力求孩子“全面发展”,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热衷于让学生学弹琴、练绘画、习书法等,结果适得其反;在思想上,对学生灌输“上大学是唯一出路”的观点,从而使学生出现考试恐慌、学习压力大等不良心理.
  2.3学校因素
    长期的应试教育,学校、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理承受力,机械地“灌”、“填”、“练”,把众多具有不同个性、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统一到单一的“科举模式”上.对于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教师对他们加倍疼爱,正如《马大福音》里的一句名言“凡有的还是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正是因为这种优厚的待遇使部分优等生产生了不正确的自身认识,过于虚荣和自我中心的心理,是日后形成虚荣、自负、嫉妒、脆弱等心理障碍的根源.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产生消极的角色期望、消极的评价和对待,这就导致差生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和较低的成就动机,进而产生偏离一般学生角色的消极行为,这种消极行为又导致了学生成绩进一步落后闭.这部分学生要么彻底丧失学习信心,情绪低落,形成自卑、抑郁的心理障碍;要么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违章违纪成为真正的“双差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4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不同步
    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一方面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由于中学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人成人世界;再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便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另一方面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中学生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对成熟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渴望社会、家长、教师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由于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表现出种种的心理冲突和矛盾,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故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如果他们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不能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如自杀性倾向和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等图.
3学校消除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对策
    笔者认为消除中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应采取如下措施和对策.
  3 .1创设符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环境
    学生心理素质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家庭氛围等因素共同构筑学生心理发展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建设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不可缺少的环节.
  (1)学校内部环境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建优美、整洁地校园自然环境,用美的环境陶冶美的心灵;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学知识,如开设“午间心理咨询”广播、心理健康专栏、心理健康主题画展等;建设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在积极和谐的集体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2)学校外部环境建设.首先,优化家庭教育.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编写家长心育教材,组织家长座谈会,宣讲心理教育思想,转变家长观念,引导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使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论如何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