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1)(2)

2017-09-26 03:17
导读:1.2.2 高原训练与苹果酸脱氧酶(MDH) MDH是机体有氧代谢途径中的催化酶之一,它是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实验表明,有训练者MDH活性的提高与SDH(琥珀酸脱氢

  1.2.2 高原训练与苹果酸脱氧酶(MDH)
  MDH是机体有氧代谢途径中的催化酶之一,它是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实验表明,有训练者MDH活性的提高与SDH(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提高是一致的,均表示有氧氧化能力的提高,所以选用MDH作为有氧氧化途径中酶的代表,以反映机体有氧氧化能力。研究指出[15],模拟不同海拔高度进行1周耐力训练后,平原效应期间,大鼠腓肠肌有氧代谢能力的变化趋为:第1周MDH活性下降,第2周显著回升。其中,2000m组MDH活性变化较稳定,且第2周MDH活性提高,并显著高于平原训练的对照组,表明高原训练有利于提高线粒体的活性。
  1.3 高原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3.1 高原训练对心脏的影响
  心电图 对高原训练运动员心电图的研究[5]发现,高原训练期间及返回平原后运动员左右心室电图压均较比上高原前显著增加,可能是缺氧环境下训练负荷使心室容积负荷增加,是心脏代偿适应的结果。另外,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普遍呈窦性心动过缓,这种倾向更为明显[4]。
  心率 李桦等对中日竞走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一系列生理测试,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后期心率明显低于高原训练前期。运动中的最高心率在高原及平原均达到通常公认的极限下负荷(180次/分)的心率水平[4]。
  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 高原训练期间,血清LDH[,1]/LDH[,2]及CK-MB值升高,而CK-MM值却有所下降,说明高原训练对骨骼肌和心肌的刺激方式有所不同。高原训练可增加心脏的负担,但可减轻骨骼肌的损伤程度[16]。
  1.3.2 高原训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低氧与肺血管结构重建 肺血管结构重建是指肺血管壁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因低氧、高血流剪切力和炎症等损伤因子发生的血管结构改变。肺血管壁的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SMC)和成纤维细胞(FIB)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与堆积等变化是肺血管结构成分对缺氧刺激的反应。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减少是肺动脉壁增厚和顺应性降低的代偿性反应[17]。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肺通气功能 刘海平[18]等通过对9名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从高原下平原训练期间肺通气功能的测试发现,在平原第9天左右,肺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在通常指标的变化图上,出现了一个较高的峰值,表明肺通气功能有所加强。
  最大摄氧量 对高原的效应许多学者众说纷纭,如Buskir  E  R[19]等认为低氧训练可增加平原时最大吸氧量(V[,o[,2]max]),但Saltin  B[20]等研究表明,自行车运动员在海拔2300米高原训练后V[,o[,2]max]却下降。缪素坤等[5]研究发现,高原训练两周后,V[,o[,2]max]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平原分别下降,返回平原2周后,V[,o[,2]max]较平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最大功率明显提高。
  缓冲系统 运动员初到高原,缓冲系统偏酸。到了后期脱离了偏酸状态,说明通过高原训练缓冲系统的能力有所提高[4]。
  1.4 高原训练对血乳酸的影响
  高原训练后期与前期相比,乳酸代谢明显改善,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4]。还表现在以相同强度运动时,高原的乳酸值明显高于平原,以及高原训练后乳酸浓度下降,逐渐接近平原安静值。推测原因可能是:(1)乳酸的生成延迟;(2)乳酸的消除能力增强;(3)缓冲系统功能提高[4]。
    2 小结
  高原训练的效果受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训练时间长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高原训练的研究结果,会有许多分歧和争议。在机体对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研究中,EPO的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红细胞升高的机理、蛋白质的代谢特点及激素的变化与调节,高原训练的营养与恢复等问题,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冯连世.高原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4):1
  [2] 付远扬,等.高原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 Kijinkim.Effects  of  three  weeks  of  altitude  training  on  aerobic  capacity  of  elite  marathoners.[J].The  5  th  international  course  and  conference  on  Physiological  Chemistry  and  Nutrition  of  exercise  and  Training.Beijing,China,1995
  [4] 李桦,等.中日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5,15(5):30-39
  [5] 缪素坤,等.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2,12(1):47-50
  [6] 卫小红,等.人体低氧状态心血管功能代偿水平的个体差异[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8,19(1):49-51
  [7] 韩佐生,等.高原训练结束至下高原参赛间隔时间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8,18(2):52-54
  [8] Satin  B.Biological  findings  on  developmental  by  altitude  training-main  directions  of  activation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medicine  and  masale  research[J].I  High  Altitude  Training  Conference.Apain,1997
  [9] 冯连世.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红细胞生成的作用[J].体育科学,1998,18(4):78-81
  [10] 李佳音.红系生成素[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1,14(2):84-86
  [11] Mairbaurl  H,et  al.Unchanged  in  vivo  p50  at  high  altitude  despite  decreased  red  cell  and  elevated  2,3-DPG[J].J.Appl  Physiol,1990,68(3):1186-1194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2] Mairbaurl  H.Red  blood  cell  function  in  hypoxia  at  altitude  and  exercise[J].Int  J  Sports  Med,1994,15:51-63
  [13] Zhang  Y,et  al.Effect  of  acute  exercise  on  respiratoy  China  of  myocardium  mitochondria  in  rats[J].11th  International  Biophysicses  Congeses,Budapest,Abstracts,1993.204
  [14] Cerretlip,et  al.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ltitude  on  muscle  structure  andfunction.Int.J.Sports  Med,1009,11(1):2
  [15] 王荣辉,等.模拟不同海拔高度低氧训练对大鼠腓肠肌LDH和MDH活性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8,18(5):75-78
  [16] 赵中应,等.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8,18(5);70-73
  [17] 蔡英年.肺血管结构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J].生物学通报,1996,31(11):1-3
  [18] 刘海平,等.世居高原竞走运动员在平原训练期间肺通气功能的动态观察[J].体育科学,1994,14(3):68-71
  [19] Buskirk  E  R,et  al.Maximal  performance  at  altitude  onphysical  performance  capacity.T.Appl.Physical,1967,23:85-89
  [20] Saltin  B,et  al.Aerobic  and  anaerobic  work  capacity  at2300  meters,Med,Thorac,1967,24:205-210
  [21] 李世成.间歇性缺氧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乳酸代谢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126-12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终身体育教育和家庭体育教育的目标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