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1)网

2017-09-26 02:5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1)网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双语教
 【摘要】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双语教育是学校课程中有关语言的事情。双语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开设两门独立的语言课程,而是指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两种语言中有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母语,另一种是学生要掌握的外语(目的语)。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使用目的语,但是允许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才使用目的语,这是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文章还介绍了美国双语教育领域最新的动态和变化,说明双语教育正面临着挑战,也由此证明,在双语课程里过量地使用学生的母语会影响目的语的习得,从而降低双语教育的成效。

  双语教育正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双语教育"这个概念究竟应该怎么理解?所谓双语教育,其目标的确是培养学生具备两种语言能力。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不是通过把目的语作为一门课程,例如,把英文和中文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准确他说,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

  "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对于这个定义问题,双语教育界有学者曾经做过明确的阐述。卡明斯(Cummins)提出:"一个最起码的区别是看双语教学是按'手段'还是按'目的'来定义的。如果双语教育被定义为达到某种教育目标的手段,那么,对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一定是双语教育的一个目标……但是,'双语教育'这个词有时候是根据'目标'来定义的,指的是为促进学生两种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教育课程。"。西古安和麦基(Siguan and Mackey)也指出:"使用'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卡明斯对此进一步解释道:"'双语教育'这个词通常是指在学生教育生涯的某一阶段使用两种(或者更多)教学媒介语。这两种语言被用来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纯是语言课程本身。"有鉴于此,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亦即"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体系学习语言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就是帮助和训练学生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学生通过上述这些语言课程可以学到目的语的语言系统知识,例如语法条规、语音发音方法、习俗表达法,也可以掌握运用该语言的技巧,例如向人间路、打电话、写信、草拟报告和撰写学术论文、翻译文件,等等。而"教育语言"则是被用作媒介语言来传授知识的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例如,香港学校里老师在数学课上用广东话来讲解数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广东话就是该学校该门课的教育语言。如果老师说的是普通话,例如像中国内地的学校,那么普通话便是那里的教育语言了。教育语言不是语言学习的目的语,它的作用只是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或者工具,让老师向学生表达意思、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也让学生向老师反映学习上的问题、疑惑。一般而言,教育语言必须是老师和学生都熟悉的二种语言,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比较流畅地互相交谈和沟通。

  虽然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似乎"教育语言"不涉及"语言教育"的问题。然而,实际上二者并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候,为了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人们特意采用某种教育语言。举例来说,加拿大的法语沉浸课程(the Canadian French Immersion Program)就是这样的一种教育体系。事情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东部的魁北克省。众所周知,魁北克是一个法语区,法语和英语一样,是加拿大两种法定的官方语言之一。当时有一些说英语的学童在该省的学校上学。他们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法语,以便他们日后能够使用两种法定语言。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学校对这些当时还不会说法语的学童采用法语来上课。结果,这些孩子居然逐渐地学会了法语,实现了他们家长的心愿。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家长(包括学生本身)的愿望是学习法语,因此法语是他们的语言学习的目标。但是这个愿望并非通过参加"语言教育"而实现的。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依靠"教育语言"来学会了这门目的语。通过"教育语言"来达到"语言教育"的目标,这正是加拿大沉浸式课程的宝贵经验。

  当然,这不是说,凡是要学习一种新语言,我们都可以走这条路,通过某种教育语言来实现预定的语言学习目标。加拿大经验有许多具体的内容和条件,这些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本文的目的是厘清"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这两个术语的内涵,使读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总而言之,二者之间不是全然没有关系。如果使用得当,"教育语言"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语言教育"的目标。

  双语教育的必要条件和有效性如上所述,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例如,地理课、数学课、历史课等等)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也就是说,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双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学生的目的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答问题,教师都用目的语进行。这样做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比较多的语育输人信息,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目的语,而且更重要和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他们所要学习的目的语。由于学习的需要,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和兴趣。这种目的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上容易产生和持久。

  至于学生方面,参加双语教育的学生对怎样上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语言形式的使用不是刻意留心,但是要尽量吸收能够听懂的语言知识(句型、词汇等)。学生对目的语怀有掌握该语言的动机,不管这种动机是为了日后能够融入使用该语言的国家,还是把该语言作为工具,利用它获取信息,进行人际交流或其它活动。此外,在逐渐熟悉目的语的过程中,学生尽量使用目的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范围先局限在课堂里。能力和条件许可的时候,扩大到课堂以外。但是,学生不必拘泥于一定要使用目的语。在语言能力不够的时候,可以转用母语来表达。

  因为课堂上要持续使用目的语,所以实行双语教育的一个前提或要求是,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这样教师足以在任何时候用目的语授课。另一个条件是,教师最好能够懂得学生的母语,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一旦学生有表达上的困难和需要,教师就可以及时地施以援手。所以,双语教育一般是在文化、语言背景相同的学生群体中进行的。如果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操持不同的第一语言,那么就很难实行双语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外语课程来学习目的语了。

  加拿大和西欧国家(例如比利时、卢森堡等)的一些双语教育实践证明,双语教育能够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能力。加拿大法语沉浸式双语教育课程的结果显示,那些以英语为母语参加课程的学生,通过七、八年的学校教育,其法语水平和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相差无几。同专门把法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而学习的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法语水平远远超越后者。

  香港的一些国际学校的实践对此也可加以佐证。当然,在这些学校里实行的并非双语教育。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通过教学语言获取语言能力的成功例子。这些学校有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华人学生,学校的教师多数以英语为母语。学生用英语来学习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由于长期沉浸在英语教学之中,学生对英语耳濡目染,因此一般都可习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教学语言对生成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窥一斑。

  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这就是双语教育的实质。

  对双语教育的质疑和否定人们在认识双语教育一事上曾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至20世纪初,人们认为双语能力影响智力的发展;大约从20世纪30至50年代,人们转而认为双语能力对智力发展不会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不致于有消极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觉得双语能力对智力发展有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自从那时候起,提倡双语教育的努力各处可见,但是对双语教育的效果并非有一成不变的定论。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社会对双语教育提出了质疑。1998年,加利福尼亚州出现227号提案,对双语教育提出数项指责,结果导致该州大多数双语教育课程停办。加州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州。当地居民中很大一部分是非英语为母语的移民。过去,双语教育是该州公立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反对双语教育的声音在州内乃至全国形成并不断扩大,州政府于1998年对硅谷的百万富翁温茨(Ron K. Unz)提出的关于废除学校双语教育的动议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提案以赢得61%的票数而获得通过。1999年,温茨在亚利桑那州提出类似的提议,结果以63%的赞成票获得通过。温茨还相信,类似的成功不久会在卡罗拉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Massachusetts出现。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柔性管理”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