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观念转变是西部教育发展关键(1)

2017-09-26 01:4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观念转变是西部教育发展关键(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十个方面问题的阐释(1、加快地方中小学教育发展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潜件建设;2、关于教育评价问题;3、校长的角色定位和教育科研意识、习惯与素养对全校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4、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关系;5、促进地方中小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成为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有待解决的主要矛盾;6、加强教育教学反思;7、教育中的个体凸现与整体提高的问题;8、沉下去搞地方中小学教育调查与研究;9、关于多元办学问题;10、县域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旨在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反思与剖析,以期寻找地方中小学教育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探索重振地方教育辉煌之良方。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反思、评价、解决策略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在近年来不论从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办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西部地方中小学教育不论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潜件建设等方面都发生着喜人的变化。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宏观导向性方面,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结合自身的实际和所见、所听、所想,分析和寻找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软硬伤和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些主要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和克服一些积弊,促进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

     实质上,它所反映出来的也是西部贫困、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对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加快地方中小学教育发展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潜件建设。

    所谓软件建设就是指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观念、敬业精神、理论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而潜件建设即就是制度文化建设。就西部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看,硬件建设包括学校的数量、校舍的扩建与更新、实验设施、图书资料购置等等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即使教学设施等较好些的学校,由于从领导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能力的滞后,硬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个别学校的某些领导总夸夸其谈,说我们有一流的什么什么,如硬件建设上的校舍、教学仪器、实验设施、校园网络、语音室等等,绝口不谈我们的教学质量与效益也是不是一流的。依我看来,我们不仅要谈“我们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谈我们用这些硬件资源做了些什么,做得如何。据调查,有一所中学的领导上任伊始,就大力抓建设,在部分教室内装了电视、VCD之类的东西,而在装了之后由于没有可利用的适合于学科教学的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再加上教师也不大习惯运用,结果这些东西长期束之高阁,同时还给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这是对极为紧缺的教育经费的一种浪费。有的城镇大中学相对于乡下学校来说,硬件资源有很大改善,但还远未能有效的发挥最大效益,如校园网资源、多媒体报告厅、语音室、实验设施、图书资料等等。对待硬件资源的态度上,“有”与“用”是两码事。“有而不用”或“未能很好地用起来”是对教育硬件资源的极大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硬件在这里只成为“作秀”和供人参观的道具。实际上,缺乏软件支持的硬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只能是一堆废铁。这种情况应验了国人的一种观念:有粉擦在脸蛋儿上。这是一种扭曲了的教育政绩观的翻版。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关于制度建设问题,有些行政部门、学校领导等越位、错位与缺位现象还依然存在,教学各环节上的制度不够细化,加上部分教师观念上的偏差,有些问题未能有效地进行监督、落实。

    二、关于基础教育评价问题

    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教育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教育效果的潜隐性等。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并使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教育评价应是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统一。忽视了教育评价的过程性,不注重对教师“育人功能”的评价,只注重智育上成绩的评价,见分数不见人,会导致教育的异化和教育的失败。正是由于教育评价的一元化,唯成绩论,只针对“认定性成绩”,由此导致现有部分教师、学生片面追求分数,使教师、学生的心理负担过大,部分教师、甚至部分领导放纵、包庇、纵容、引导学生作弊,甚至有的老师直接卷入其中!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撒播的不是诚实守信的种子,而是欺诈和人格的分裂。这简直是对考试初衷的极大愚弄。同时从行政导向上衍生出“末位淘汰制”等。这里我想有必要弄清的是教育评价的内涵和功能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的“末位”,教育的育人功能亦能够量化?!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师搞的是“精神产品”,主要职能在于育人、教书,承传文化等,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弘扬教育的社会功能。而现在大多唯成绩论成败,也正是对教育的“末位”曲解的情况下导致有些地方、有些学校考风不正,成绩虚假,尤其是在组织统考的时候问题尤盛。考风差,导致学风、教风不正。而深究考风学风教风不正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部分教师或领导的信念和育人原则的缺失、教育评价(包括社会对教育部门的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链条)的简单化和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育绝非游离于社会的一方净土,教育也正面临着虚假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基于这种情况,有些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信念发生动摇,失却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内涵和宗旨的教育终将误导学习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误导其发展。个别教师或领导公然引导作弊或变换手法作假、知行分离堪称教育的奇态现象。这时的教育不过是保住饭碗的例行公事,此外再无意义。依笔者看来,与其“末位淘汰”,不如搞“首位激励”[1] [2] [3]。

    也许有的领导又认为不能这么评价,岂不是无法衡量一所学校、一名老师了吗?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我们反对这种武断的评价,并不是不要这种评价方式,而是把它作为综合评价的一个参考,给育人者和学习者一种人格上的自尊。

    教师作为“文化人”、“学术人”和“教育者”,更加强调个人的社会价值,更看重因为所带学生的学业成长和人格完善而产生的强烈的个人成就感。我们的教育评价既需要反映教学实际,又具有激励教师的评估效果,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

    三、校长的角色定位和教育科研意识、习惯与素养对全校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

    1、关于校长的职责到底是什么,这里举一个例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听说有位校长为改善极为简陋的办学条件,带领大家背石头、挖土、拉土……使学校状况大为改观。乍一听,着实让人感动不已。诚然,这种苦干、实干精神的确值得让人学习,这种行为本身也会对其它教师、学生乃至社会产生很大的教育感化作用,对增强学校内凝力和改变学校面貌功不可没。但是,这种举动不应成为教育宣传的主流,也不能成为大家效仿的对象。因为办教育是校长的根本职责,改善办学条件仅是一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大中学尤其如此,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身为校长,主要精力一定要投入到领导全体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研上,搞内涵式发展上,促进学习主体——学生的发展。如果鼓励校长都这么去干,还不如雇些小工去干好了,让搞教育的干了小工的活,这是教育角色的错位,把这种情况一定要当作“个案”来看,千万不能当作“范型”让大家都来学。现在同样还有一种倾向,就是个别校长一门心思搞硬件建设,如果不搞这些或搞完了,就觉得无事可做(实质上是已无力去做更深层次的教育工作,不是不愿,而是无能为力),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干,教育内部深层次的一系列矛盾既发现不了,也无力解决,只能空谈高调。有些领导在办教育方面观念陈腐,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工作原地踏步,毫无起色,在办教育方面是缺位的。正是由于这种缺位制约着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2、学校领导的教科研意识、习惯和素养对全体教师有强大的引导力。

    据山西师范大学针对中小学校长素质的广泛调查,结果呈现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中小学校长队伍缺乏应有的读书风气。除极少数优秀校长外,中小学校长不读书的情况非常普遍,几乎是一种风气!校长们普遍教育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差,一些人在严格意义上甚至不能胜任。试想,没有读书的校长,就没有读书的教师队伍,在这种氛围中,又怎能指望我们的学生从内心认同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呢?有的校长,终日周旋于行政事务,上下级关系,缺乏自身的教育思想,而更多的表现为行政干部的角色![4]

    连读书都成困难的领导,谈何教育科研?谈何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至理名言,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任何一所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如何,只要考查一下校长或领导班子的科研素养就够了。一个有远见的校长,常常把自己的决策建立在调查研究、分析讨论的基础之上,把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方向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校长或领导班子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素养是决定一所学校科研氛围的关键。只要略作调查就不难发现,学校工作搞不上去,这样的学校校长无一例外地把责任归因于没有好的教师、教师工作不努力、敬业精神不强、业务能力差、领导班子不团结、不真抓实干等等不一而足。总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不争气。这种不进行内部归因、一味进行外在归因的校长只会怨天尤人,岂不知自身观念陈旧,思想落后,不读书,尤其不研读中外教育史和教育理论的经典之作,既不懂得教育的昨天,也不知当今教育的演进过程,不从中外教育家的思想体系中汲取营养,不务正业,依靠过时的经验办学,或者纯粹把教育当作行政工作来搞,从未把教师和学生当作真正的主人对待。在他们身上,只有凌人的霸气,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妄自尊大,行事武断,失去了民心,也失掉了人才,谈何办学的效益和质量。

     3、也有的学校或领导把教育科研当作幌子,当作给学校或教师考核加分的工具,大做表面文章,有的所研究的问题大而不当,大而空,不研究实际问题。这种现象同样值得注意。

    4、现在有些普通中小学的校长等领导连一节课都不上,整天忙于一些繁杂的事务之中,文山会海,看起来忙得焦头烂额。作为领导,不介入教学一线,既不上课,也很少听课,只会指手划脚,不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这是绝对办不好一所学校的。有专家指出,校长应是首席教师,对全校教师应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5、个别校长等领导的改革意识淡薄,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中国教育报曾撰文指出,一位校长为使各行政领导分担责任,直接介入教学第一线,他把各年级分割成块,由各位领导全权行使教育督导和评价权,使他们在搞好自己对口工作(如管教学、管学生工作、管后勤的等)的同时,也全面管理一部分教师、班级和学生等,各位领导之间各显神通,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正所谓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强调的“权责明晰”不谋而合。当然这样一来,各行政领导的义务与责任大为增加,就有必要考虑相应的权利问题。在平行班很多、班额很大的学校,这不妨可以借鉴一下。再如对教研组和教研组长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常规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更要注重“专业引领”、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以促进教研组、备课组内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以灵捷的办学模式打造高职教育品牌(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