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观念转变是西部教育发展关键(1)(2)

2017-09-26 01:46
导读:总之,一句话,校长的教育观念、进取意识、改革意识和改革的能力直接制约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总之,一句话,校长的教育观念、进取意识、改革意识和改革的能力直接制约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级校长甚至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如果真能在教育这一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内有意识、有能力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凡事先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然后再做出决定。这样的决定不仅反映了民意,也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执行起来自然行之有效。

    一句话,教育需要教育家,教育需要教育家来办。

    四、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人学”,教育研究更注重全局意识,注重教育规律、教育评价、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的研究。而教学研究更注重学科层面上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二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目前,从总体上看,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中,教学研究的深度还不够,教学研究的风气不够浓,良好地教学研究氛围还远未形成。教育研究尤其是对学生人格塑造、学生个性心理形成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的研究、教育者(学校领导、教师等)对教育中诸多矛盾关系、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的研究、教育评价研究等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界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育在各个层面上的急功近利化和短期化,而这一观念一经产生、形成甚而至于广泛漫延开来的时候,就必然严重制约教育的深层次发展。

    五、促进地方中小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成为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这里先明确两个概念: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所谓外延式发展,就是主要以增大学校办学规模为主的发展模式。如校园硬件建设、生源数量和教师队伍人数等。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在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时,学校的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自身发展,即“内因”的变化,也就是深入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如教师的观念、能力、敬业精神及师德资源、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教育教学制度等等的潜力,只有充分发掘这些现有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才能用好它,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就这方面而言,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而且也是这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们总有一种观念就是“向管理要质量”。诚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管理,管理为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创设条件,但管理只能为改进教育教学营造一种良好的外围环境,力攻核心还需教育科研、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敬业精神以及教师对硬件资源的合理运用。换言之,管理要向深层次、向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等方向深化,即管理也应是一种科学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管理。但现在还有一种倾向,就是管理表层化,远未触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生的人格塑造上。部分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格感召力,教师自身的学习兴趣、针对学习本身的内在观念、进取心和对最新的教育理论的研读兴趣不高,或者干脆不读(去年,中国教育报上曾刊文指出教师的读书现状堪忧的长篇报道),使学生从心理上难以认同和顺应教师干瘪、苍白无力的说教。纵观西部某些地方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情况,教师的学力(不是学历)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由此看来,加强对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即实施元教育势在必然。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这是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而时至今日,有的领导不是偶尔在发言时提起来装点门面,就是把教育科研误解成教学科研。还有的把教育科研功利化、工具化,一心想着让课题研究立马见效,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教育科研不能热锅快炒,而要细火慢炖,尤其在我们这种学风不够正、不够浓的环境中,更要注重它对教师队伍的引导作用和潜移默化。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通过教育科研,加强对人的研究,尤其是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个性特征、人文环境的营造等,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只有这样主动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管理只能创设外围环境,而加强软件建设,切实加强教育科研,挖掘内部潜力,才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

    六、加强教育教学反思

   1、就拿教学这方面来说,就形如如何加强月考(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尚且知道旬考、月考、季考的意义,而今天有的搞教育的倒不知这些古代教育思想的价值,真耐人寻味!)或者别的考试后的深入、细致地分析与反思,加强考试的反馈功能、调节功能和激发功能。强化月考制度,并在每次考试后都从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不同角度开会研讨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时反馈教与学中的问题并做出调整,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同时,通常的考试作为目标达成测验,重在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不在于甄别学生学习情况,不应非要排出个一二三四名,淡化甄别功能(有些老师连用于选拔的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达成测验都搞不清楚,混淆了两类考试的功能),同时充分注意发挥日常考试的激发功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一点在目前确实需要充分地加以体现。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事实上,在一次又一次失败面前,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让更多的学生一蹶不振,对学习望而生畏。因此,作为教育者,还要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

     2、就有些地方中小学教育的宏观层面上来看,的确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的教师不仅是专业素养不扎实,还有的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进取心不高,干工作随心所欲;有的单位,一团和气,好像在构建文艺复兴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家欧文创办的“Harmony”(和谐新村,请不要混同于现在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一样,工作没有努力方向,学校工作停滞不前;有的不合格教师或不能胜任工作者,实有必要通过某些途径或方式培训提高,或转岗、待岗;有的领导干工作随意性大;再则,教师的继续教育终身化,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对教师不断地进行“洗脑”,转换观念,提高认识。而现在似乎也出现了问题。不论从培训的方式方法,还是培训的内容等是否符合教师的实际,是否是新课改倡导的,是否切实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等等,也许有的培训者本身的素质还不如被培训者,这些都有待完善、提高。

    七、教育中的个体凸现与整体提高的问题

    没有个体在教学中的凸现,只强调整体,这会抹杀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而只强调个体凸现,不考虑整体提高,就会诱发教师之间的不正常竞争,就会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缺乏经验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就会导致整体的低效率、低质量,也就会引起学科内教师之间、同年级内班主任、教师之间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出现矛盾。如何才能将个体凸现与整体提高的关系处理好,搞好教师之间、班主任之间的合作,除了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作为教育者的豁达等情意因素外,还要有一些制度上的引导和保障。在学科层面上要切实加强专业引领和教育反思。

   八、教育行政部门要沉下去搞地方教育调查与研究

   只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了解教风、学风、校风以及学生、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呼声和建议意见,深入了解教育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而不是走马观花,才能对症下药。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不能“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地发表讲话。少说空洞无物的套话和废话,多了解一些实情。

    九、关于多元办学问题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而教师服务于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社会有什么样的需求,教育就应顺应社会的发展与要求,适时做出调整,包括办学思想、办学方式、办学规模、课程设置等等。就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看,由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经济状况的改善和社会对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要求上高中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而现有的高中教育不论从数量、规模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形,政府只有广泛动员、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搞民办教育或探讨实施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并加紧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在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把资本的逐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按发达地区的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民办学校在师资、生源、硬件、质量等方面,多数要比公办学校好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办学体制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较强,受各方的牵制较少,能更好的促使各种教育教学软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教育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最优化。这一点与中国古代教育发展中的“私学”蓬勃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在办学思想和办学宗旨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要大力扶持,并且尽快理顺各种关系;二是要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引导和督查。

   10、地方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现在有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已引起全国各界人士的关注、讨论,并开始进行遏制),就是教育资源和质量上的二元化、两极分化和马太效应。有些地方为了争创不同级别的示范性高中,将极为紧缺的办学经费、硬件资源、名师全面集中(这些学校甚至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忽视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从而导致教育的二元化趋势严重。同时,县域内各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经验、管理经验、高考信息、考试综合评价等等沟通、交流较少。当然这与上面主导的竞争机制不无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各个学校之间缺乏应有的资源交流机制,从而导致办学的低效益。


    制约西部教育发展的不仅是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观念,是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是对教育发展中的各种支撑体系的构建。“重振××教育雄风,再现××教育辉煌”这一命题的前设就是××教育曾经辉煌过,而目前不辉煌了,需要重振。我想,要“重振辉煌”,得静下心来,理性地、平心静气地分析地方教育内、外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找准问题的症结和实质,理清思路,认真研究“重振”应具备的条件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方能取得好的效果。“重振”不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认真研究解决“振什么”和“怎么振”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是克服了宏观、微观层面存在的一系列不利于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问题,地方中小学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坤.与其“末位淘汰”,不如搞“首位激励”[N].中国教育报.2005-10-25-6
[2].朱华忠.培养和信任比淘汰更重要. [N].中国教育报.2005-10-25-6
[3].李建波.末位淘汰,淘汰了什么 [N].中国教育报.2005-10-25-6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张圣华.老师,您读书了吗?——中小学教师读书状况的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3-8-14-5
[5]顾云虎.“越位”的当然与“缺位”的漠然[N].中国教育报.2004-9-11-3
[6]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以灵捷的办学模式打造高职教育品牌(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