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针对“上挑式”接棒动作的两种手型:(一)掌心向后,虎口朝下;(二)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结合中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了可行性的对比实验,认为选择后者进行教学比前者更容易学会、掌握,而且传、接棒的失误率比较低,并可避免与“下压式”接棒动作产生干扰。
关键词:“上挑式”接棒 两种手型 易于学习
1.前言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以规定人数、限定距离、并以接力棒为传递工具的集体项目,它不仅与短距离跑项目具有同等的锻炼价值,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特别符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要求,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但在中学的“上挑式”接棒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接棒手型,为了了解哪一种手型更有利于中学的教学,对此在中学的接力跑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可行性的对比实验。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年级1—6班女生,其中5、6班为本校留校班级,成绩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在本校运动会的4×100米接力比赛中曾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1、2、3、4班为外校考生考进,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对比法:对6个班进行随机抽出实验班为3、4班,对照班为1、2、5、6。实验班采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手型”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掌心向后,虎口朝下方的接棒手型”进行教学。
2.2.2教学观察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观察。
2.2.3数学统计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分别归类进行记录、统计。
3.计结果与分析
3.`1把6个班分为1、2班,3、4班,5、6班三个教学小组,分别进行一课时的“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教学。1、2、5、6班采用“掌心向后,虎口朝下的手型”进行教学,3、4班采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向前下方的手型”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观察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得出教学情况如下表: 大学排名
掌握情况比例班 级 人数 变为下压式接棒手型每人接棒5次 传接棒中掉棒每人接棒5次 其它错误手型每人接棒5次 最后基本掌握正确手型
对照班 1、2班 46 76人次 33.1% 35人次 15.2% 27人次 11.7% 41.3%
5、6班 48 69人次 28.7% 26人次 10.8% 23人次 9.6% 60.4%
实验班 3、4班 48 12人次 5.0% 7人次 2.9% 24人次 10.0% 79.2%
3.2分析情况
3.2.1从上表的数据统计来看:对照班的“上挑式接棒手型”易变成下压式接棒手型分别为33.1%、28.7%,而实验班只有5.0%。她们的差别这么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要求“掌心向后,虎口朝下”,同时接棒手臂要向后下方伸出,这样在大小臂肌群牵拉的作用下,手臂会下意识地略前屈,从而使“上挑式”接棒手型变为了“下压式”接棒手型。
3.2.2从“掉棒的统计数据”来看,对照班掉棒分别是15.2%、10.8%,而实验班只有2.9%。远远地低于对照班。其一,原因不可排除传棒队员传棒不到位或接棒队员注意力不集中,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接棒队员的“上挑式”接棒手型变成“下压式”接棒手型,导致传棒队员不知如何传棒,是用“下压式”传棒,还是按事先说好的“上挑式”传棒动作进行传接棒?在犹豫之间造成传接棒失误;其二,在于“虎口朝下”接触棒的面积太小而且握棒不协调,增加了接握棒的难度,在快速奔跑中容易造成传接棒的失误。而“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手型接触棒的面积要比前者大的多且握棒难度低,正好克服了前者的缺点。
3.2.3从“其它错误手型”统计来看,对照班分别是11.7%、9.6%,实验班为10.0%。说明了她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相差不太大,5、6班的接受能力偏强。
3.2.4从“最后基本掌握正确动作”的统计数据来看,对照班分别是41.3%、60.4%,而实验班为79.2%,远远地高于对照班。说明了选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手型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出现其它错误动作,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