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1)(2)

2017-09-27 05:14
导读:高职教育应该经常对自己十分习惯的定位和观点进行质疑,以一种“反思”和“批判”的态度来看待技术的进步,有疑才能有进,才能培养出既能“劳力”
   高职教育应该经常对自己十分习惯的定位和观点进行质疑,以一种“反思”和“批判”的态度来看待技术的进步,有疑才能有进,才能培养出既能“劳力”又能“劳心”、既能“适应”社会又能“改造”社会的“双向度”的人才。
    发达国家思想家们对技术文化的怀疑与批判已产生了极大的历史价值。产业革命以来,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大型化”和“高速化”,目的在于生产更多的物质财富,提供更多的消费资料。然而到 20世纪70年代,技术发展的社会效益出现了递减现象,以往的技术发展的方向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进入80年代后,随着人们的思想中产生“资源有限感”,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出现了变化。多样化、信息化及节约能源成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代替了产业革命以来的“大型化”、“高速化”。目前,技术发展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每个社会成员的不同嗜好,提供多品种的物质财富和多种形式的“服务”。
    因此,高职教育不仅应该强调现成技术的应用与技能训练,还应该思考技术更替与发展中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取向与人类文明的追求旨趣,否则将除了形式上的提高,在人才培养内涵、定位方面将与过去的职业教育没有多少区别。这样方可使自己既能融入科技发展的大潮中,把握住发展流向,同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不至于被其裹挟失去了自主意识与能力。这种新的定位将充实并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内涵,使各种人文和社会学科课程不再空泛和不着边际,它的有效学习将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技术,明智、谨慎地使用技术乃至创造技术。
    三、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与追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实证主义学者大力宣扬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思想这一范畴的意识形态)已经从他们的土地上消失,“本来成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形态,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西方世界的社会精神现象已经成为具有普适意义的文化。于是,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非意识形态的全人类共同文化的姿态在世界范围内四处蔓延。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文化上一方面屡屡被扣上意识形态的帽子,另一方面又在有意无意地消除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日益取得居高临下的地位,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则往往处于劣势,忙于抵御和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状况分外明显。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这种攻势下,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则一步步地向后退让,从有条件地接受资产阶级的观念以批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一直到无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的观念来“更新”自己的思想文化。在一方步步紧逼、一方步步退让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文化上逐渐失去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批判精神和超越品格,在消极防御中惨淡经营。⑩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社会状况下,高职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在发展进程中也失去了政治兴趣和追求。“技能教育、就业教育、终结教育”(11)的实用性社会定位表明其不应该涉及到多少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虽然“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一直是官方规定的必修课,而且还对“两课”开设的质量进行了专门评估,但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没有哪个学校敢在教学计划上取消‘两课’,因为这涉及到政治态度,但却没有几所学校真正认真对待、重视‘两课’。”无论是教的人还是学的人都极少意识到它的重要意义,而只是把其看作是说教。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这正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重要区别之一,但现在这支队伍却日益失去了以往的政治地位,而且其自身也淡漠了政治兴趣。其实这种状况正是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因为经济全球化必定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理念的普遍化、发达国家思维方式的普遍化、强势民族生活形式的普遍化,而社会主义社会理念、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方式、弱势民族的生活形式则不断被边缘化。
    一个失去(先是被动后逐渐变为主动)了政治兴趣与追求的群体以及培养这一群体的教育不可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难以把握住发展的自主权。如果高职教育仅仅看到自己的出现是对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呼应,那么它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住发展的重要机遇,因为局限于职业的、急功近利甚至僵化工具性的职业教育,是肢解了全面发展理想目标的、甚至是关照到现代生产劳动却失落了“教育”的职业教育,尽管它可能侥幸获得某些职业适应性的成功,甚至会发生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暂时繁荣,但却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与地位。高职教育除了要担负起适应、服务社会的职责,同时也要认识到它还是一种关怀,对自己所培养人才的关怀。这种关怀的高层次表现就是政治关怀,一位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教授认为,“人是政治性动物,人要有政治热情和激情,我们的国家要想坚持自己的特色和道路,执政党要想保持先进性,首先必须拥有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工人阶级队伍。这里的文明素质不仅包含对技术的要求,还包含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然而,后者尤其是政治素质却逐渐被我们遗忘。”高职教育只有自觉承担起人才政治素质培养的使命,才能在更深层次上避免“只要技能不要人”的教育误区出现,才能首先从自我意识上趋走“次等教育”的阴影,重新树立起劳动者主人翁的意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认为应该站在意识形态的高度上来办高职教育,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够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长远的追求:不再机械地把高职教育看成是一个大拼盘,而是在深度上有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即认知、技能目标是最直接的培养目标,其决定学生毕业后能否在社会上立足生存与发展,而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培养目标则是深层次目标,其决定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影响力的服务,决定其最终能走多远,决定高职教育最终能在社会中拥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注  释]
①杨启亮.适应与改造: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教育[J].职教通讯,2001,(8):8.
②张汝伦.良知与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8.
③杨启亮.儒、墨、道教学传统比较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89.
④⑤吴康宁.教育杜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24.326.
⑥徐国庆.作为意识形态的学校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34):13.
⑦群言·文摘[J].职业技术教育2003,(27):10.
⑧周运江.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理论[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15.
⑨[美)马尔库塞著,张峰昌世平泽.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35.
⑩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天府新论,2005,(4):12.①张权民.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5,(7):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析篮球教学中的基本功(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