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1)
2017-09-28 01:2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以
[摘要]本文阐述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以及全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必须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即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与原则;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发展教学观。“以学生为本”,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主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主张建立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学院和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与引导;主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实施一系列的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程教学改革;从学生道德行为、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人文素质的提高,到对学生质量评价的全过程,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目标。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愈加严峻,而高职教育无论从其自身定位还是现实状况来看,都无法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就业压力更大,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从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看,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构建课程体系的途径,即从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用型人才的社会调查,通过校企合作,由现场专家和学校教学骨干共同完成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组工作。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专业设置原则——面向行业设置专业;(2)培养目标设定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3)适应学生智能特点的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4)宏观课程设计原则——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5)中观课程设计原则——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6)微观课程设计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7)考核标准原则——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8)课程评价原则——专业课程整体剖析的课程评价方式;(9)保障原则——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10)导向原则——正确处理就业导向与专升本的关系。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并且三者并重。理论课程为培养综合和专项职业能力服务;实践课程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并占有较大比重,要有能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的完整性设计课程,以及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素质教育则必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能力的组成元素上讲,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成分等;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方法能力特别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还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是基本发展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 (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交叉进行,要将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方法如下: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