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生存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新思考(1)(2)

2017-09-28 04:33
导读:三、生存职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1.顾客至上——职业教育以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为起点 职业教育需要向谁负责?是学生还是教育主管部门?这个问题不难回


    三、生存职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1.顾客至上——职业教育以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为起点

    职业教育需要向谁负责?是学生还是教育主管部门?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然而要在实践的层面实现这一点,使职业教育向学生负责,向教育的消费者负责,却相当的困难。一方面,中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官办的职业学校系统,教育主管部门掌握着职业学校的财政、规划、评价等等致命权利,使得职业学校依赖于上级教育主管机构而生存,向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有实力的职业教育买方市场。所以形成了现在这种学生花钱做不了主,学校收钱不干活,仅仅做个“托儿所”的局面。由于职业学校不直接向教育的“消费者”(即学生)负责,导致学生的一些基本需要,甚至是生存的需要被忽视,从而产生教育资源浪费、技术浪费的现象以及教育质量低下的情况,当然,还有教育者极不情愿说起的:学生生命被浪费。

    而职业教育要向学生负责,则意味着职业教育接受纯粹的来自市场的筛选:学生接受就业筛选、职业教育接受学生筛选,学校和学生共同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中寻求自己的生存。并在这种筛选中形成应对一次性就业的灵活变向,形成应对变动不居的职业转移的务实基础。

    2.学会生存——从就业起点,到生存可能最大化

    生存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的生存。而就业则是个人从社会获得生存的基本物质保证的条件,实现最低层次的物质生存的条件。虽然就业本身不由职业教育决定,受更多的社会因素左右,但职业教育为学生做的就业准备则必须通过能否就业来检验,这也是生存职业教育的第一主张:以就业作为对学生生存负责的教育质量检验标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与此同时,就业不能被简单的理解为使每一个毕业生与现实的、具体的工作岗位相结合。否则,职业教育就只扮演了一个在人力资源和用人单位之间拉郎配的中介角色。一方面,对学生和职业学校而言,就业不应该看作毕业时的一次性行为。因为一次选择、终身受雇的情形越来越远离现代的职业岗位,获得、保持和转移岗位,都是生存的内容。另一方面,就业导向不能被视为职业专有能力的培养,一般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具体职业的专有能力如何调和与构建,才能使职业的获得、保持与转移具有最大的可能性——即生存可能的最大化——应该成为生存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就中国职教发展的现实而言,生存职业教育有三件事必须做好:一是职教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厘清与普教职能的区别。职教的内容就要以职业所需为中心,而不是盲目的扩大范围,把人的一切素质都包括进来,试图完成本来不属于职教的任务,结果“狗拿耗子忘了贼”,失去了自己的重心。而当今世界教育所呈现的“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态势,并不是一个优选的结果,而正是教育的生存使命使然。从教育史上看,虽然教育起源于生活,但制度化的教育总是有着符号化、抽象化、远离生存与生活、远离实践的倾向,当这种倾向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向生存和实践的回归,当今世界普通教育职业化,正是普通教育从象牙塔向生存回归的结果!而职业教育普通化,是指职业要弥补普通教育符号化的不足,承担起部分普教的任务,并且在形式和组织上走向经常化、制度化、普及化,与普通教育有了更多的相似与融合。而这决不意味着职业教育放弃了自己的生存使命,这恰恰是追求更好的生存状态的结果使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其二,是职教内容紧紧围绕职业实践能力,使得受教育者具备现实的职业能力,能够上岗“零距离”,缩短或取消岗位适应过程。

    其三,是职业教育的专业选择和能力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使能力和岗位“零距离”、学业和就业“零距离”,以期形成这样的现实:接受了职业教育,就具有了更多更好的生存优势,而不是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学会了“屠龙之术”,却有术而无用。

    3.实现双赢——个体生存与教育生存相辅相成

    新东方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创建人俞敏洪以18亿的身家,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从破漏的小屋子里起家的民营学校,在世界金融中心登上国际舞台。这一大手笔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一大亮点,给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对学生的生存负责,会为职教的生存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动力。

    新东方的选择正是从学生的生存需求出发,劳动力就业市场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物美价廉的直面市场和学生生存。甚至其发展滞后,学历不为国家承认学位的大学部,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起薪都比一般大学高。只有向消费者负责的教育机构,才能获得市场化的发展。所以,五年前,无数人嘲笑新东方“成为东方的哈佛”的豪言,今天,新东方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和俞敏洪18亿的身家则使无数教育者深思:以职业为名的教育,到底要如何走上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我们可否以生存为起点,辐射个人终身的生涯发展,又以生存质量为终点聚焦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地位。

     注释:

    [1]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P10.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著。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P26.

    参考文献:

    [1]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刘春生,张宇。关于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几点思考。职教论坛,2005(10上)。

    [4]马庆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三大思考。职教论坛,2006(3).

    [5]薛涌。新东方:有望成为教育界的“包产到户”。南方周末,2006年9月12日12版.

    [6]马庆发。基于五大视角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观。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我国高职教育学分制改革模式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