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综合的思考(1)(2)

2017-09-29 06:56
导读:(一)人才市场、职业岗位与目标定位的需要 根据2003年底钟山学院职教所对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才市场调查,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对典型企业、行业职业岗
   (一)人才市场、职业岗位与目标定位的需要

    根据2003年底钟山学院职教所对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才市场调查,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对典型企业、行业职业岗位调查,他们需要能干的、多技能的、会技术的、懂多种业务知识的人才。高职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术实用型人才。而现在高职院校使用的课程,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符合这个“务实”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职业岗位与目标定位的需要都要求对课程进行综合,逐步实现向专业实用横向系统转化。

    (二)顺应本世纪经济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处在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转型期。我国“三步走”战略,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综合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本,以人才的综合创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综合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需要综合知识,需要创新能力。课程综合顺应本世纪经济发展。

    (三)顺应本世纪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趋势

    本世纪科学研究以物质客体为对象,是综合多种学科研究;科学领先领域是综合性课题的研究领域,综合性课题的解决将会带动学科发展;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培训、组织管理、目的价值、伦理理论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成熟的科学理论综合上升为普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些是科学综合的发展趋势。本世纪技术有广阔前景的领域是机电、光电等技术一体化,技术向综合方向发展,这些是技术综合的发展的趋势。19世纪中叶至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形成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特征。本世纪科学的综合,技术的综合,科学和技术的综合,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科技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学科范围、单一技术范围,而要运用各门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去研究解决。本世纪是一个科技大综合的时代,高职课程改革顺应这种综合趋势。

    (四)面向本世纪的信息文明社会

    本世纪将逐步从工业文明全面进入以信息为代表的信息文明社会。信息看不见摸不着,是无形状无重量的物质,是量子,是波动。电子也是一种量子,电视机、电话、手机都有量子。在量子体系下,服从量子理论。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量子理论,有一个叫测不准关系,就是物质客体的位置和它的运动量,用任何精密仪器测量都是测不准的,在一个范围总是模糊的,物质客体的出现符合量子统计几率规律。另外,还有一个跃迁理论,就是物质客体运动是不连续的、跳跃的。由量子理论引伸出来的思维方法就是事物发展的偶然性、模糊性、跳跃性。这种思维方法,已逐步运用于高新技术和经济领域。如微软“头脑”公司跳跃式发展,20年经济发展等于三个发展100年的汽车公司,成为世界首富公司。本世纪其思维方法和特点是:将逐步从必然、精确、连续走向偶然、模糊、跳跃,从形式分析走向辩证综合,从分立发展研究走向普遍联系发展研究。因此,本世纪信息文明特征是综合的、普遍联系的、跨跃式的发展。面向这样的信息文明社会,面向这种科学观和方法论的重大突破,高职的课程必然要进行课程综合改革。

    三、高职课程综合的取向、内容和目标

    高职课程如何改革?如何进行综合呢?下面从课程分析和职业分析的方向、开发三种新课程的内容、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目标等三方面说明之。

    (一)高职课程综合,坚持课程分析和职业分析的方向

    课程分析,沟通学科知识联系,整合务实的应用性知识。第一,以现有专业课程为参考体系,根据培养目标,依据对象入学基础、水平和可接受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课程分析,实现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工艺等各自知识体系内进行学科知识间的整合。第二,相近知识体系间横向整合,如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等等。第三,相间知识体系间横向整合,如自然科学可越过应用科学,横向与工程技术直接整合,等等。高职课程综合的取向是以专业实用具体为应用目标(参见课程综合示意图),沟通学科知识联系,进行务实整合。

    职业分析,构建实践课程和职业选项课程。第一步,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参考体系,根据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过程应用性知识点、技能点,进一步深化拓展综合为系统的技术知识、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方法。第二步,扩大职业为群,再进行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第三步,根据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与原则、国家技术和行业标准,知识点系统联系综合为应用知识体系,技能点系统联系综合为技术,构建课程。

    (二)课程分析和职业分析相结合,构建高职三种课程

    进行课程分析和职业分析,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进行课程综合。实际综合过程中,既要进行课程分析,也要进行职业分析。经过课程综合后,开发的新课程有三种:第一种是小型化模块课程,有点像“单元教学课程”,其特点是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可解决一、二个技术问题,便于与其它课程搭接组合。第二种是综合课程,它对有关课程科学合理进行删繁就简,削枝强干进行有机结合,进行优化整合,其特点是有适应性和实用性,一般用在“平台”课程内。第三种是实践课程,包括高新技术物化的工具、设备、材料,高新技术内化的工艺、方法、制度和高新技术知识体系三方面内容。

    (三)做好课程综合化工作,逐步达到形成高职课程体系的目标

    课程综合的目的是要逐步形成高职课程体系。高职课程体系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被认识,但是高职课程结构框架,根据高职几年来的实践是可以说明白的。

    课程结构是指结构要素和要素的排列组合。我们认为,高职课程结构框架是两个平台一个专门化,即文化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和职业选项。根据经过课程分析和职业分析而新开发的“小型化模块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等三种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分别定位在课程结构各自的平台或选项上。从总体课程设置上看,高职课程改革后,应有三方面变化:一是理论科目减少,务实课程增加,应用技术和工艺课程增加;二是引进了高新技术,开发了新的学科课程或三种课程;三是实践课程增加,并增加了新工艺技能训练科目。

    构建各专业高职课程体系的工作,我们认为基本有六项,一是专业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定位;二是进行课程分析和职业分析,做好课程综合的工作;三是确定必修和选修的学科课程、小型化模块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四是确定四种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位置(无论是在文化基础平台上还是在专业技术平台或职业选项上),进行排列组合;五是说明两个平台和职业选项中的课程间的联系和作用;六是根据高职具体专业的学制和教育对象,安排课程的时间序。

 

    [参考文献]

    [1]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2]马丁.特罗著,濮岚澜译.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M]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 2003.12.15.

    [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题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钟山学院学报. 2004.1.

    [4]杨金土.谈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众性[J].职教论坛.2004.1.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素质结构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