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业多专门化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2)
2017-10-01 01:43
导读:三、按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大专业多专门化的学分制课程体系 (一)大专业多专门化教学模式应以能力本位为基础,各专门化技术人才培养应针对具体职业岗
三、按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大专业多专门化的学分制课程体系
(一)大专业多专门化教学模式应以能力本位为基础,各专门化技术人才培养应针对具体职业岗位
建筑工程专业首先应依据建筑行业的职业划分和职业标准分析其各专门化所确定的职业能力,分析在专业知识和专业实务上存在的共性和特性,合适地确定公共专业基础课和各专门化方向岗位技术课的组成及学分的计算。建筑行业涉及的职业岗位虽多,且有不同的职业标淮和工作内容,但针对建筑工程大专业而言,许多岗位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相同之处,这就为建筑工程专业设置多专门化的公共平台提供了依据,使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能建立在本行业较宽的专业面上。由于各专门化的设置是建立在相关职业岗位基础之上的,有明确的从业范围,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建筑业对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基础。
(二)课程设置是构建学分制课程体系的关键
要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确定课程的体系及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课程的综合,使各专门化方向与相应的职业岗位相衔接,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打破学科性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要求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综合化中,不仅要注意同一专门化课程的适当综合,更要考虑到在宽基础阶段教学中不同的专门化方向在同一门公共基础课上的综合。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论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按职业能力确定各专门化课程的组成,要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能力训练,课程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学分的计算等。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三)合理划分教学模块,确定课程组成及学分
在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专业在构建学分制多专门化课程体系时将全部课程综合分为三大部分,总学分约170分。其中:人文素质基础课部分占总学分的20%,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时间安排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公共专业基础课部分占总学分的 30%;职业岗位技术课部分占总学分的50%;各部分还可分为多个教学模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占总教学时数的40%,以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的难点在于公共专业基础课部分,要正确处理好宽基础与各专门化模块之间的关系,做好课程综合化教学工作。如:土木工程制图作为公共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应以专业制图和识图为主,内容应包含房屋建筑制图和交通建筑制图,熟悉相关的制图标准;建筑材料课程对各专门化方向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对土建工程质量检测专业则要求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公共专业课部分则主要讲述基本内容和完成一般的建材试验,而在工程质量检测专门化的生产实习教学中,应该按照试验工的要求强化全部的操作实训过程,使学生具备中级试验工的操作能力。各专门化职业岗位技术课,应依据各执业岗位或从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及考试大纲,合理确定专业课的组成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我院的实施情况分析,上述作法针对性强,且直观和利于操作。由于建筑行业的职业范围较宽,教学中应结合各相关行业规范及工程实例进行教学。
四、实施大专业多专门化学分制课程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一)实行“双证制”
针对建筑行业的实际,技能型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工程测量、材料试验等工种可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但建设行业对于专业技术与管理型的执业资格证的获得有明确规定,必需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历,如《建造师执业资格》规定:工程类大专毕业,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才可以申请参加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4年,才可以申请参加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首先应要求学生先获取施工管理员或造价员等较低层次的从业资格证书或试验工、测量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课程性质的定性
课程的性质应正确定位,打破学科体系,按职业能力的要求适当实行课程综合,但教材的选用,特别是宽基础部分课程难以选择配套的统编教材,而必需补充教材内容,按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课程内容的综合。
(三)实施学分制必需建立有效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管等多方面。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必须具备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和良好的教学设施,建立教学竞争机制。大专业多专门化的设置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学识水平与动手能力要求更高,要有较宽的专业面,能因材施教。要制定好学生选择专业和课程的运行规则,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学分制课程的特点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得到符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要保证教学管理活而不乱,做好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等工作,公平、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分和绩点,制定学生重修与免修的相关制度,建立学分制下的学生学习激励机制。
总之,大专业多专门化学分制课程体系的设置具有比较灵活的办学特点,能在大专业范围内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具备一种或多种职业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材。但大专业多专门化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使高职教育的发展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