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面对对口单招,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计划的全面性、系统性,实行考什么开什么课程,不考的不教,不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应掌握知识的全面、系统,结果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严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年财会专业单招考试试行“大综合”,给我们很大的冲击。对口单招数年来,财会专业一直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分开命题。今年上半年省教育厅对此作了调整,由以前只考两门,改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基础》、《经济法》、《审计》和《成本会计》七门“大综合”考试。得知这一消息,学生改专业的改专业,不改专业的到处购买教材,临时抱佛脚,加班加点,开得教师十分紧张,学生手忙脚乱。师生利用三、四个月时间匆匆准备,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应试教育在“应试”方面失灵。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如何应对“大综合”考试?实行课程综合化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一、实行课程综合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里的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不分立就无从指导,无从学习。但因为分立了的缘故,某种课程往往偏于—种境界,如数学理化偏于逻辑的境界,历史地理编于记忆的境界,公民训练偏于道德的境界,等等。”“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职业教育更需要用知识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程综合化是知识的综合教育。这里所指的课程综合化是一种协调型的综合化,是在保留各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确定相邻学科的科际联系点。学生在同一段时间内学习这些独立的相邻学科,由教师根据科际联系点来协调这些相邻学科的关系,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心理规律和职业活动原则来组织。这是在现在教材基础上易于操作的模式,对于克服我闲职业教育的弊端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局限于学科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而操作技能却较为单一,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尤为欠缺。实行课程综合化,有利于课程体系从纵深型向横向复合型转变;有利于培养宽专多能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表明,它应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配合就业市场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提供职业养成教育;二是满足人们对继续教育和升学的需要。提高对口单招的升学率是我们职业学校的任务之一。面对单招“大综合”的趋势,要提高学生“大综合”的成绩,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但要开齐开足各门课程,还必须实行课程综合化。特别重要的是职业教育本质是就业教育。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谋职已成为市场条件下就业的主流。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因此,创业、谋职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现代化企业需要的现代意义上的一线技术人员,其主要特征是:理论水平不要求很深,但涉及面要广,实际操作技能不要求达到传统的高级下水平,但技能的面要很宽,特别强调综合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就业作准备的职业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应当:(1)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种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2)为受教育者走上第一个工作岗位提供充分的专业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在职培训;(3)使人具备在他的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为了避免过窄的专业化,规定“在选择某一特定行业分支前,所有学生都必须有这样一个学习阶段,即学习每个职业部门需要的基本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指明了方向,只有实施课程综合化,才能培养宽专多能型人才,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