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高职专业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为更好地实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国际贸易》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当讲述西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时,可结合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欧美是董事会.印度是办公室。中国是世界工厂”,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以“汽车”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也可以当地企业为例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习厂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据专业进程表,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而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单项实训项目和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外贸地理实训:在《外贸地理》课程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国际商品资源分布和地理航线。②外贸单证实训:在《外贸单证与报关实务》课程中,有很多进出口贸易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得到逼真的效果。同时,尽可能收集本地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能让学生得到很大启发。③综合技能实训:《外贸实训》是集本专业三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此,我们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报关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最后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口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因特网去实际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练兵,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
对于实习基地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我们已经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比如,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讲到海洋运输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参观本地的港口,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海轮、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地等实物、实地;至于运费和保价,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和保险公司去询价;有关报关和检疫的问题,鼓励学生直接找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去咨询等等。
当然,毕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论文也可归人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4.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介绍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与社会同步发展,对行业了解非常及时。(见下表)
注释:
①陈冬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J],国际经贸探索,2001.6,P2—6。②邓泽民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 [J],职业技术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图书资料中心, 2003.1。
参考文献
[1]舒惠芳.高职迥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4.7,P51—52。
[2]张桂春,刘彦鹏.试析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适需[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旧4.2,P28—31。
[3]中国工厂”再审视[J],21世纪经济报道,2004.3.11,9—12版。
[4]田心铭.知识.能力.素质教育闭中国高等教育,2000.3, P24—25。 [
5]顾振华.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观[J],职教论坛, 2004.2,P18。 [6]王欢.论高校成教创新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4.5,P68—6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