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2)

2017-10-03 04:48
导读:“五阶段模式”的内涵: 第一阶段:市场调查分析阶段。此阶段的工作分为两项:一是市场调查,主要研究国家特别是本地区的有关政策,调查人才市场
 “五阶段模式”的内涵:
    第一阶段:市场调查分析阶段。此阶段的工作分为两项:一是市场调查,主要研究国家特别是本地区的有关政策,调查人才市场需求,正确作出专业设置的决定;二是专业开办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据人才需求,决定培养方式、学制等,并进行经济分析,决定是否开设此专业。
    第二阶段:职业分析阶段。经过市场调查分析,确定了开设的专业,就需要研究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职业教育能力本位原则,应用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方法,进行培养目标专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分析。各个专业从现场聘请优秀第一线人员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某职业和岗位所需的能力领域(Area of competencies)和技能(skills),并最终形成一份职业能力图表。
    第三阶段:教学环境开发阶段。由教学环境开发专家\行业专家和教师组成教学环境开发小组。(1)开发教学软环境。①技能分析,对职业能力图表中的全部技能进行分析,列出每一个技能的全部操作步骤与活动内容: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工作态度;考核评价标准;用到的设备 、工具、材料与人员及安全须知。②技能组合分析,通过技能分析将相近的便于一起教学的技能组合在一起,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形成课程体系。③教学进程计划开发,按教学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将各个课程和技能按学期排列。④技能整合学习指导书的开发,为了使相关的一组技能形成能力,针对这一组技能开发一份学习指导书。(2)开发教学硬环境。包括①教室的设计;②实训、实验场所的设计;③资料室的设计;④实习基地的建立。
    第四阶段: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入学水平测试。②制定学习计划。③实施学习计划。④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教学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增设市场、教学开发与评估和学生就业咨询等部门;②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③教学设施设备和工具等要存取使用方便,便于指导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④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档案管理制度。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第五阶段:教学评价与改进。教学评价是职教模式周期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评价必须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保证模式的顺利运行和周期提高。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培训目标评价、教学环境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师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评价等。
    “五阶段模式”的特点:(1)以市场为导向。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重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3)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4)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
    总之,“五阶段职教模式”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在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开发、教学实施、管理与评价等五个阶段,均较CBE、MES等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发展和创新,得到职教专家的高度评价。
    另外,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虽然教学体系较为完善,但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看,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大多数教师和管理者对“三段式”轻车熟路,加之国家对高职教学尚无规范性要求,对高职人才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教学“革命”,因此,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旧模式。
    (二)对上述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国外的CBE、双元制、MES等高职教学模式较为成熟,且这些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成长土壤和适应环境,但是,由于它们建立在职业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很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1)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3)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5)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大学排名
国内的“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等,除“五阶段模式”外,“产学研结合模式”和“产教结合模式”在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各个环节的衔接、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尚处在探索阶段。下面将CBE、 MES、“双元制”、“五阶段模式”和“三段式模式”等进行列表分析比较:


   
    二  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教学模式是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其评价体系等的特定组合形式,即教学模式是由一定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及其进程和安排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特定组合方式。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技术的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发生变化,必将导致教学模式的变革。我们应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从诸要素的特定组合形式来研究高职教学模式。要求高职教学模式必须在内容、结构和指导思想诸方面有所创新。
    (一)课程观的创新
    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问题课程论、个性课程论等各种课程观,都有其特长和一定的适用条件,实践中也不是单一的课程观的使用,高职的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更应朝着·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因此,吸取各种课程观的长处,形成一种“多元整合”课程观,可能是适应多元、多变的现代化和高技术时代的一种上策。
    (二)课程结构的创新
    课程结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体现在课程计划方案中的专业定向结构,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范围的变化和专业方向的选择;第二层次是指课程中不同性质(常以文件、技术基础和专业课为区分方式)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通常以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个性为区分方式)的各科目在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空间维度)的排列组合结构;第三层次是指一门或若干门相关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如·广域课程”或“综合课程”中的内容结构)。高职课程结构应努力实现综合化和模块化。高技术要求学生能够跨学科地掌握宽广的知识面,而单学科的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时数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更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而且还割断了学科之间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了学科课程的特长,又能克服原有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结构的弊端,符合高技术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课程模块化也可实现课程结构的柔性化,使多功能地、高效地、更灵活地适应高技术发展多种要求,也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创新
    教学内容是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要素所组成,基于不同的培养目标,对于三者的选择和组合就有个价值取向问题。
    1.在知识领域
    首先,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关系。那种认为“高职只需强化理论知识”的观点是不确切的。必须在知识的价值取向上将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并重。高职教育中应防止轻视经验知识的绝对价值;当然,也不能产生相反的倾向。第二,在知识的选择上,要适当加强基础知识。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适当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理论的与经验的)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的适应性。第三,要加快知识更新。第四,要扩大知识面。
    2.在技能领域
    由于社会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类教育对技能都有新的要求,只是在性质和水平上不一致。技能不只有水平(熟练程度)的差别,还有类别的区分,因而,对不同类型的教育,各类技能的价值是不同的。技能可分为:再造性技能(应用程序或算法:对一个已知的“问题”类型应用某种已知的程序或算法。如减法、造句。);创造性技能(应用理论和策略:解决·新问题”、“发现”一种新程序,如证明定理、写作等。);动作技能 (身体动作与感知等:感知动作技能、重复性或自动化的动作,如打字、跑步。);智力技能(决策、问题解决等:“策略”技能或“计划”技能,如文件页面设计、踢足球)。
    对于高层次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来说,智力技能的价值显然要高于动作技能;在高技术、:高服务、高管理的环境中,其“价值化”更会不断提高,因而,在高职教学模式中,对于技能的选择,必须从正常的方向加以创新。在智力技能方面,高职应提高创造性智力技能的比重,而削减再造性智力技能的训练时间,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更多地从事“如何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技能的训练,使高职的实践教学有正确的方向;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要改变只需按固定程式完成的模式,而要选择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动作技能方面,高职人才应有一定动作技能的基础,但不宜片面追求熟练的再造性技能训练,因为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必需。如果是在技能型人才基础上培养技术型人才,更要重视创造性动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中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
    (四)其他方面的创新
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除重点考虑以上几方面外,还应注意以下内容:(1)高职教学模式的构建应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2)教学模式中应注意优化专业设置;(3)整个教学模式的教学软、硬环境要有利于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泽民。CBE理论与中国职教中的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1.
    [4]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U]。职业技术教育,2001,31
    [5]邓泽民、陈庆合、郭化林.十年磨一剑[J].职教论坛,2002,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