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设计的质性研究(1)

2017-10-03 04:4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设计的质性研究(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对一节

摘要:对一节化学公开课的形成过程的分析表明:教师的已有实践性知识、评价导向、课程理念、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现实因素共同影响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案例+实践+反思”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有效路径;要注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追求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让公开课取得多方面效益;课程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课改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发展和创新理论,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性知识;质性研究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如何发展的?本文通过对一个个案的质性研究,就新课程实施中教学设计影响因素和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做一些探讨。

一、一节公开课的形成过程

T老师是上海某高中高三的一位化学教师,有30多年的教学经验,是该校化学教研组组长,对新课改的态度比较积极。这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T老师接受了上一节区公开课的任务。我们全程参与了从探讨到试讲、上课、评课与反思的过程。

(一)初步探讨阶段

在一次教研组活动中,T老师就《定量实验方案设计和分析》谈了他初步的教学设计思路。下面是在教研活动中的部分对话。

T老师:我起初是不愿意上这节课的,因为高三就是针对高考,很难展示二期课改的理念,但我现在希望尽量把课改理念和高三的现状结合起来。我以往的讲法就是把几个典型方案讲出来,帮助他们分析、比较和归纳,再进行习题训练。这次,我想变一变。我准备布置学生在课前设计一些方案,在课堂上首先通过侯德榜制碱法引入课题,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再讲明定量实验的特点和实验设计的原则,然后根据学生的设计,说明化学上定量测定杂质的三类方法(重量法、滴定法、体积法),简单讲一讲这类实验比较常见的设计方案,最后专门针对一种方案让学生讨论、分析可能会产生的误差和如何改进。(T老师拿出他事先画好的一张实验装置图,给我们讲起他的分析思路)

教师A:T老师,你已经收集了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了吗?这个实验设计是从学生设计中挑选出来的吗?

T老师:我还没征集学生实验方案,但我觉得这个实验方案能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既能让学生讨论起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又对高考有针对性。

教师B:T老师,我记得《中学化学》一篇文章中,对测定纯碱中氯化钠含量的方法总结了6种方法。

T老师:哦,你赶快找来,我看看。(教师B马上去找刊物)

笔者:T老师,我觉得你让学生预先设计出方案的办法很好,如果你收集起学生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一下,可能会有新的想法。

教师C:对,我觉得也是,有些学生可能会有你意想不到的设计方案,你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

笔者:而且,这样应该会发现学生设计的不足或错误,如果你只把正确的方案告诉学生,他们并不一定能够纠正自己的原有错误认识。如果能让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案设计者把他们的整个思路说出来,可能对他们已有的错误观念暴露得更清楚,也有助于其他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这时,教师B已经找到了那篇文章,大家开始仔细分析文章中列出的几种方案。

教师D:T老师,你这节课内容很多啊,你是不是要考虑时间问题。

教师C:你是不是把定量实验与定性实验的概念放在这节课之前讲更好?三类方法都能照顾得到吗?

笔者:T老师,能不能让学生总结出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我觉得如果前面的方案讨论和分析比较好的话,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来。

教师B:对,这也符合我们新课改的理念。

……

T老师:谢谢大家的建议,看来,我要重新思考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二)试讲与上课阶段

讨论之后,T老师收集了一个班的学生设计方案,并对这些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归类和比较,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主要有:把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关系放在课前解决,把重点放在重量法的讨论,让学生自己说出方案的设计思路,最后总结定量实验设计的原则等。为了能上好这节公开课,T老师又在其他两个平行班级中进行了试讲。第一次试讲中,T老师从学生设计方案中选择四个方案在课堂上讨论,通过课后交流,发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过多,无法充分展开;几个方案间的关联不够清晰;对学生探讨的启发和组织不够好等。第二次试讲改为只讨论重量法,用守恒的观点统摄和分析重量法,让学生探讨三个方案,并对三个方案使用的不同药品和不同操作步骤进行评价,效果比较理想。修改部分细节后,形成了最终教学设计。

实际上课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让学生回顾定量测量的特点和几类方法,用侯德榜制碱法引出工业纯碱(Na2CO3)中通常含有氯化钠(NaCl),说明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测量工业纯碱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然后用实物投影仪先后显示出学生的三种实验设计手写稿,让学生说明设计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把几种实验方案的流程总结出来。针对学生叙述时的情况,或追问具体细节、或询问深层原因、或提出额外的实验要求、或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把一些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逐渐展现出来。在对第一种方案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对使用不同药品和实验步骤的相似设计进行评价,从学生的评价中得出定量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经济性),并把这些原则应用于后面的分析中。

最后,教师总结化学守恒原则是重量法测定的依据,指出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是得分最低的题目,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把几道实验设计题目作为课后的训练。

(三)评课与反思阶段

公开课结束后,区教研员、各个学校的化学教师代表、该校教师和我们一起进行了评课。大家对这堂课的评价很高,一致认为这堂课既反映了课改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得很自然,又注重了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最终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很好地处理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特别对T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展开教学这一点非常赞赏。

评课结束后,笔者专门对T老师进行了访谈。

笔者:T老师,您能否说一下你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变化。

T教师:这部分内容我很熟悉,但我这次的教学设计与原来的很不相同。通过和大家的讨论,我重视了对学生设计方案的分析,我发现学生的一些思路,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我开始真正地利用学生的方案进行教学设计;我还查阅了几篇关于这节课的教研论文,对可能的方案了解得更好。通过两次试讲,我对设计又进行了修改,减少了对一个设计方案的讨论,增加了学生对相似方案的评判,并且确定了以守恒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把握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笔者:您觉得在这次公开课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T老师: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是我对课改理念的新理解。如果教学处理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处理好高考与课改的关系。

笔者:这节课你觉得还有什么不足?如果让你再上一遍,你会有什么修改?

T老师:我觉得让学生暴露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有时我的引导比较急,急于得出结论,如果再上一遍,我会更加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