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1)网(2)

2017-10-03 06:09
导读:四、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围绕特色的培育和形成,配置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做好相应
四、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围绕特色的培育和形成,配置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做好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的更新。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
    2.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订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能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采取在开全基础课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根据特色培养需要,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所以,高校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以此保持该专业的特色。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要求他们拿到有关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从实质上,要求他们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在操作技能传授方面是能工巧匠。另外,学校要注重从社会的生产、服务一线聘任少数兼职教师,不求所有,只求所用。
    4.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是打造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虽然高校经费困难,但如果不重视设备的投入,特色专业的建设则会难上加难,所以必须本着实用和先进的原则,在经费投人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投入方式上实行滚动投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5.课程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教材必须和特色相适应。由于特色专业建设一般具有独特性,可能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合适的、针对特色培养的教材,可以采取根据特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自编教材的方式来解决,但这必须要由高水平教师来进行编写。
    6.教学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求相应的教学管理改革配套,高校要改变那种对各专业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方式,对特色专业要赋予院、系、部更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主权。
    7.强化实践性教学。包括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精心设计每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尤其注重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组织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要求实验课开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激励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8.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除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外,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授课,或采取与其他学校、企业等部门联合培养的方式。
    9.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专业教学管理的主要弊端是整齐划一,缺乏个性,这不利于特色专业培养特殊人才,尤其是不利于一些“偏才”、“怪才”的脱颖而出与成长。所以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这方面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摸索出一些新方法。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才点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培养。如某学生发散思维特别强,某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超群,某学生空间想象、形象思维突出等,就应对他们实行“随遇而教、随遇而管”的方法。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0.营造良好的特色专业培育环境。首先要为特色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执著、宽松的治学氛围和思想活跃、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治学环境。这对特色专业的培育有着重大的作用。其次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是支持特色专业培育的物质条件。要花力气搞好这项工作,使校园整齐清洁、优美高雅,校舍清洁卫生,食堂饭菜可口便宜等。
    虽然以上所述远未包括特色专业建设的所有方面,但它是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杜冬云.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1).
    [2]刘传林.适应行业需要创建特色专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3]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4]贾慧敏.面向市场设专业变中求新建特色[J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27).
    [5]刘沂蒙.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特色化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关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