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对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实施分类教学或混合编班教学,是高职生源多样化后被较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采用混合编班形式的高职院校学生连续三个学期的学习成绩统计处理,分析了单招生与统招生在专业课学习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在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字:分类教学;混合编班;单招生;统招生;生源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
“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将逐年扩大,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发展的重点。随着高等职业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其中尤以生源多样化问题最为突出。对于这些有着不同学习经历、不同专业基础的学生,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困扰当前高职院校的一大难题。
针对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实行分类教学和混合编班教学,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生源多样化后较多采用的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前一种形式由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限制,并且由于生源在数量上的不均衡分布,在很多院校内无法实施,即使实施也存在教学规模小、效率低的问题;而混合编班的形式从其存在的前提上看,其实施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动机、知识基础上没有总体差异,而这个前提条件能否成立还需教育教学实践的验证。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某高职院校混合编班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处理,结合对单招生和统招生这两类生源学生学习过程和心理状态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生源多样化后高职在采用混合编班教学组织形式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证研究和结论分析 实证研究的数据抽取于北京某高职院校2000级采用混合编班的一个专业班,学生总计39人,其中单招生(生源类别代码为1)20名,统招生 (生源代码为2)19名。收集两类学生入学后连续三个学期的学习成绩作为原始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三个学期以来两类生源所有考试课程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表2、表3。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