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省级特色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2)

2017-10-03 06:55
导读:在纺织企业从事面向新型纺织设备及工艺的管理; 在纺织企业配合工艺技术人员从事纺织工艺的实施; 在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纺织设备的装
在纺织企业从事面向新型纺织设备及工艺的管理;
    在纺织企业配合工艺技术人员从事纺织工艺的实施;
    在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纺织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
    在其他机电类相关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运行、调试、维修、技术改造与管理。
    培养的人才要适应以上所列岗位群,应具有必要的机械、电气、纺织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经过必要的课程讲授和专门的实践训练,掌握新型纺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维修等基本技能。
    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引起兄弟院校关注,近年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兄弟院校先后来我院参观学习,并相继开设了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现有近十所省内外高职院校开办了此专业,为现代纺织工业适时培养机电一体化实用人才,、
    三、依托特色专业建设,成立了南通市纺织品与服装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纺织机电技术应用服务中心,主动服务子地方经济建设
    2004年8月,经南通市科技局批准.我院成立了南通市纺织品与服装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纺织机电技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本着立足市区,幅射六县,服务行业的宗旨,依靠院内外一切力量,为我市纺织工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年多来,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人才为主体,以“产:学研”为纽带.以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为主线,以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横、纵向项目为突破,以技术创新为最终目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优势力量,拓宽渠道.开拓思路,积极与纺织企业、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知名纺织院校合作,培养、提高纺织机电技术服务水平,竭诚为企业服务,扩大了平台影响和知名度.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为通棉二厂、华润大生有限公司、联发集团、东源公司培训机电技术人员一百九十多人,为社会开展CAD培训一千多人次,“新型机织小样机研制”课题被列为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5年6月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鉴定,获国家专利一项,并交付南通金祥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批量生产,同时被列入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产业化项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组建“大生”班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特点,着力构建“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纺织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面向纺织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大生”班的模式就是校企结合、进行“订单式”培养的有益尝试,在纺织行业及省内外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江苏大生集团公司由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于1895年创办,是国家大型企业,全国棉纺织行业“排头兵企业”,近几年来,已投入五亿多元技改资金引进当今最先进的纺织机电—体化全套设备,迫切需要一批纺织机电一体化应用人才以适应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提升。2005年6月.江苏大生集团公司与我院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书,组建了“大生班”。由大生集团公司为2004级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33名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并提供第三年实习费用。
    “大生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企业的硬件资源,充分发挥了学校人才和企业设备优势,是校企结合的有效途径。从根本工:解决了本专业学生实习难、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使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就有工作,能够适应工作单位的岗位要求,实现了毕业与上岗“零”过渡。毕业生就业稳定,就业质量高。
    五、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推进了系教学改革和其他专业的建设 。
    几年来,学院为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先后投资四百多万元,建成了开口凸轮箱拆装、气动自动化、PLC、单片机、变频及伺服控制、新型纺织机电一体化设备等实训室,并建有江苏大生集团、通棉二厂、南通色织二厂等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证.为进一步办好机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相近专业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实训设备新、种类多、技术档次高,在省内高校中居于领先水平。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系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促进了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的建设和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创新工程、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唯改革才能创新,唯创新才显特色,我们希望以特色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以特色专业为抓手带动系部专业整体发展,我们也期望获得各方面的更多指导.学习兄弟院校更多成功的经验,努力办出纺织高职教育的品牌和特色,为长三角制造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省级特色专业申报材料[Z].2003,(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