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专业“一平台多模块”培养模式探索((2)
2017-10-04 01:21
导读:注意知识的链接,一方面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延伸性,另一方面则注重该课程的服务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测量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方面,形成
注意知识的链接,一方面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延伸性,另一方面则注重该课程的服务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测量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方面,形成了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 “数据库系统” “CAD技术应用” “测量数据处理” “数字地形图测绘” “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课程的有机的链式结构,有效地结合了计算机课程与测绘新技术课程的开设和应用。
实践教学突出基本技能、作业方法的训练,利用综合实习,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工程实际,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测量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基本作业方法实践、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实践、工程(课程)设计技能实践、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加大了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使实践教学周数与理论教学周数的比例接近1:1,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结合国家劳动准入制度。自2002年开始,要求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双证”书(毕业证及职业技能资格证)。
5)强化产学结合,营造良好的工程教学环境。培养应用性人才,产学结合是途径。为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建立了现代测绘技术中心(2003年获云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实验室称号)。我校现代测绘技术中心是按照我校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测绘行业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测绘新技术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综合机构。该中心包含数字化成图室、风雨实验室、测量队、综合仪器室、5个自建野外实训基地;并与云南各测绘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合作关系,在有关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基地,可满足测量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以及各种测绘技术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要求。现代测绘技术中心要推进产学结合,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这样才能使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产学结合有内在动力。
首先,利用功能齐全、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营造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环境,按生产技术要求模拟生产实际,实现教学方式上的“产学研”、结合。强化基本技能和工程能力训练,为学生参加实际生产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互通有无,共享生产与教学资源。学校聘请协议单位的资深专家和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各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学校根据协议单位工程任务的需求状况,选派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弥补生产单位生产力量的不足,教师和学生得到实战中的训练;学生在参与生产获得专业技术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
6)专业改革建设已见成效。专业改革和建设,使我校测量工程专业较好解决了原来教学内容与生产现场应用技术实际相比落后、培养的人才服务面狭窄等问题,形成了符合云南测绘技术实际应用水平并将测绘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面向岗位群、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教学体系。主动适应云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从反馈看形成了较成功的专业办学模式,形成了在专业改革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培养计划的机制。专业改革和建设全面提高了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时自己挑岗位的良好局面,体现了办学模式探索的成效。我校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面对岗位群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功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其它专业的改革。
2新的冲击和挑战,必然推动新的改革
在信息化浪潮之中,测绘技术正全面跨人数字化平台,3S技术的广泛使用,特别是3S技术的集成,将推动地理空间位置信息采集平台的提升,数据采集精度的提高使数据处理的重心向数据可靠性偏移,测绘成果从单一点位数据成果和地形图,向全面数字化发展,服务面从原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部门,拓展到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空间位置信息服务。面对发展趋势,测绘学科和测绘专业教育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科和技术从概念、作业技术平台、作业模式上都发生新变化,新跨越为引子,推动相关研究。比如由于GPS-RTK技术的应用,特别是GPS台站网主辅站技术的应用,在控制范围之内,可提供m级精度的导航,到cm级精度的定位,而且精度均匀,误差无明显传递积累,因此测绘工作的原则“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作业方式,已经受到挑战;精化的大地高基础上,3S集成使三维坐标测量成为现实,从平面坐标加高程,相互衔接的控制布设的方式也由于向数字化三维坐标测量而受到挑战。机载激光扫描和陆地激光扫描,将使地形测绘的作业模式也发生新变化。
2)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以其直观和方便利用,将测绘成果原来仅对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拓展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从仅为相关专业服务延伸到全方位定位需求的满足。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使测绘提供的地理空间信息成果价值倍增,从而强化周边技术向测绘技术的关联,引发周边学科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成果推进自己发展。
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推进下列工作:
①需要对测绘科学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从理论体系上确立测绘科学的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进一步梳理测绘学科的学科属性,准确定义学科归属,阐明和周围各学科的关系。
②从技术的层面上,对定位技术进行梳理。从传统的定位方式到3S集成,定位技术有了新发展和跳跃。需要明确的是,一切定位技术都可为测绘学科所使用,才有利于专业技术的发展。地理空间位置信息,具有信息的属性。信息的处理、传输、分发和显示技术也都可为我所用。用学科理论和专业技术来支撑专业的发展,应体现出学科理论与专业技术之间的差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③测绘专业,作为专业教育,需要有测绘科学理论和定位技术的支撑。办学的目标有传承测绘科学和应用并推进定位技术发展的二重性。专业教育应二者兼顾,并利用定位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充实专业技术基础。高职高专的测绘专业教育,显然需要更加突出后者,把理论定位为够用为度是适宜的。
④在关注新技术引起的新问题和新变化的同时,维护国家现行技术规范的严肃性,确保测绘成果和信息的规范统一是必要的。
测绘专业教育迫切需要新一轮的改革和建设,从专业培养方案,特别是学习内容方面,需要新发展,进行新改革。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