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根据以上认识,什么样的知识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有利呢?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到较快的优化呢?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各门学科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它是把前人的经验进行筛选、处理后留下的精华,是高度概括的。基础知识是人们思维的"因子",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智能发展的依据。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基础知识越丰富、越巩固,接受、获取、更新知识越快,处理信息的质量越高,创造信息思维能力就越强,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显得不太扎实,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作为教师仍应引导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切忌舍本逐末,有了扎实了知识功底,方能创新起飞。
2、系统地形成网络的知识。系统的知识是指知识严密的结构和有意义的组合。知识的作用不是知识的量的作用,而是知识有效结构和作用。这种系统的形成网络的知识结构不仅能有效地储存知识,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迅速地从自己丰富的知识宝库中提取出最有用的内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时,必须讲究系统观点,切忌孤立地、分割地学习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后劲是十分重要的。
3、内化的熟练的知识。内化的知识,就是经过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并融会贯通,能举一反三的知识。学生只有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熟练的知识是指对知识不仅要理解,而且能熟练把握,记得牢、记得准、备用性好。知识专业熟练,发现类似的能力越准确,迅速与广泛知识迁移的能力就越高,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启迪学生创新思维,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
知识经济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不可测性、跳跃性和复杂多变性。这些特点要求人们以更加积极灵活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它将使人们的思维类型、心理类型、智慧类型不尽相同。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发展这些类型,以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潜能。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它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对学生来说人人都或多或少有创新能力。这种创新的潜能,需要教学来启发。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凡是能引起学生自己思考的,便是有效的方法。如孔子所用的举一反三式,苏格拉底的问答式,《学记》中所倡导?quot;道而弗牵"的自己发现,以及布鲁纳所强调的通过思考而学习的发现式,巴勒士的问题解决等,都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许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发现法已达成共识,确信它们是在智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智能的最佳教学方法。在国际上也称之为"最有前途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产生疑问,主动思考问题,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一步;这种情境一旦出现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动脑,动口,动手,积极探索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二步;再进一步,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形成敏锐观察,富于想象,大胆假设等良好的智力品质。职业中学教学尤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观察问题,进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进行理性思维,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得问题的新答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从人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实践过程看,人们在认识能力上的重大突破,都与思维方式的变化直接相关。当今是变化,多元的时代,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所以有人主张:首先要从平面发展到立体,增大容纳信息的思维空间并注意其空间结构;其次要有多视角认识同一事物,并将其综合为认识整体的能力,即实现多元的统一而不是单一;其三是要有动态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过程的分析来认识规律,认识事物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界已逐步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为对思维方式的改革。所以,职业中学的教师应该在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上下功夫,不仅给学生以示范,并要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训练。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保证,创新教育才能得到落实。
总之,职业中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以上三方面切入,职业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景才能有望好转,教师学生才能?quot;奔头"。不然的话,将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参考文献:
张德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